全球“降息潮”强刺激药到病除?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宾报道】非议息会议,不按套路出牌,远超市场预期,美联储在3月3日果断出手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以来最大幅度降息,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活动构成不断变化的风险,为应对风险,同时支持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

由于美元的全球地位,美联储在全球货币政策取向上占据了“带头大哥”的位置,美联储的动作往往牵动各国央行政策的走向,而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机确实需要全球协同“作战”,如何联合抵抗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全球“降息潮”带来的强刺激效果如何?降息之外还有其他政策工具吗?本期欧时经济茶座将带来答案。

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李金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张明

中信证券分析师 明明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李湛

图为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联储大楼。(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联储降息 专家:金融市场“绑架”下的临时操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股此前已经出现暴跌,但此番美联储降息,金融市场并未“药到病除”。在降息消息公布后的数分钟内,美股三大股指虽悉数暴涨,但最终却均以近3%的跌幅收盘。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跌破1%,为历史首次。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美联储此次降息为金融市场“绑架”下的临时操作,降息落地反而等于官宣经济恶化,有可能利空美股。

尽管美联储在声明以及新闻发布会中均表示,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降息主要是考虑到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带来了不断增强的风险;但市场总会认为美联储掌握最全面的信息,在疫情数据未见明显恶化的情况下,反而会触发市场对疫情严重冲击经济的担忧。

历史上,美联储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2001年“9·11”事件、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等严重风险事件时方才采用临时大幅降息的操作,并且每次临时降息后都伴随着经济衰退期的来临。

因此在张瑜看来,美联储的此次行为相当于隐含着官方层面认可了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危害,降息反而有可能偏利空。这类似于2016年美联储加息落地后,市场将美联储的操作解读为官方认可了经济强劲复苏,美股反而上涨,本质逻辑是一样的。“而这次我们也看到,美联储降息后,美股反而继续大跌走势。”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金柳指出,此次降息为突发决定,3月议息会议原定3月17-18日。过去的三次“非常规”突发降息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发生了股市大幅调整,二是随后不久的议息会议上仍继续降息。

“我们预计美联储未来还将继续降息。”李金柳认为,一是,鉴于历史上突发降息往往不是对临近一次议息会议的替代,而是额外降息,后续联储或仍将加码宽松,不排除3月议息会议就再度行动的可能。二是,此次声明提到,FOMC委员会正密切观察发展并将采取合适措施支持经济,鲍威尔表示,一次降息不足以解决供应链问题,降息可以避免金融环境收紧。此外,根据期货市场的预期,美联储在4月前再降25基点的概率接近60%。

全球“降息潮”出现 日欧或提速扩表

北京时间3日当天,在美联储降息前,有两家央行已完成了同样的操作。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50%,创澳大利亚利率新低,其在决议声明中指出,此次决定是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应对措施,疫情对经济有“重大影响”,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马来西亚央行紧随其后,宣布将隔夜政策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2.50%。马来西亚央行称,疫情全球爆发导致金融状况趋紧、金融市场波动性再次攀升。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表示,疫情将很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边缘,预计大多数主要央行会降息,协调一致的努力可能是央行采取的最明智的方法。

近日,由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牵头,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举行了电话会议,商讨应对疫情及其经济影响的措施。会后发出的联合声明称,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增长的潜在影响,承诺使用所有适当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强劲、可持续的增长并防范下行风险。

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这将会是一次央行联手的干预,因此对其他央行的宽松预期也有所上升。

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量化宽松及其后的经济复苏对比,此轮货币政策会有何特点?

张瑜指出,回顾2008年10月G7会议应对金融危机的声明,当时声明指出,G7国家将共同采取手段支持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保障金融机构流动性、恢复储户和投资者信心。当时的声明呈现出了G7国家较为一致的政策方向,并且有明确的政策措施,声明发布后各国便陆续发布了各项稳定金融体系的政策。

对比此次声明,声明中虽然表示将采取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但并未明确表达出各国政策将协同实施的意图,也未提及2008年时那样明确的应对措施。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认为,新冠疫情可能催化全球进一步迈向低利率环境。2019年以来负利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点之一,全球负利率资产规模逐步扩大。全球增长动能的下降和贸易摩擦、新兴产业兴起和贫富差距扩大和贸易的不平衡导致的货币供需的不匹配、主要经济体的老龄化趋势、金融危机后监管政策趋严使得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货币政策的锚向资产价格偏移等将全球资本市场推向低利率。

而低利率、低通胀、高杠杆、高资产价格的环境下,金融市场脆弱性很强。在政策空间狭窄,金融市场脆弱的环境下,疫情继续扩散可能会成为全球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催化剂。

由于疫情对日本、欧洲的直接影响更大,这两个经济体的政策对冲力度应更强。但考虑到日、欧央行均已执行负利率,应对疫情可能要更多依靠财政政策支持。

张瑜称,目前美联储利率区间为1%至1.25%,仅支持50bp幅度降息2次,25bp幅度降息4次,美联储利率政策空间进一步压缩。美国降息后势必倒逼疫情更为严重的日欧放松货币政策,且发布会中鲍威尔也提及未来可能会有全球央行的官方协同行动。

但日欧深陷负利率更无降息空间,反而在2019年以来日欧央行扩表速度有所放缓,未来被逼加速扩表有望提速。3月2日日央行ETF日购买量达到1014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或可见端倪。

针对欧洲央行3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市场仍然预期央行将降息10个基点。而在下调利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都有可能另寻工具。

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已承诺,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并加快资产购买,欧洲央行倾向考虑向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流动性。

图为戴口罩行人从香港金融管理局所在大楼IFC附近经过。(图片来源:中新社)

应对潜在危机 发达经济体政策空间不足

除了降息,各国央行还有哪些方法应对经济风险?

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Paras Anand认为,经济前景越差,投资者越憧憬政府及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这种情形近年不断发生。但投资者也要留意,这次市场回调(美股近期大跌)是否代表着以往行之有效的剧本已开始失效,政策干预及增加流动性也许不再能够延长经济和回报周期。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直言,全球将开启降息潮,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可用政策空间明显不足。

美联储此次降息后全球其他国家大多会选择跟进,全球又将迎来一波降息潮,而且鲍威尔表示未来美联储可能会再次降息。但欧洲和日本的利率已经是0,实际利率为负利率,美国利率也已经离0不远,未来如果全球普遍处于负利率时代,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此外,如果未来经济危机真的到来的话,美联储可用的政策工具严重不足。“如果美国不能有效控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话,全球经济危机可能离我们也不是件遥远的事情。”李湛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亦表示,目前发达国家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他解释道,经过3月初这次降息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仅为1.0-1.25%,这意味着美国只剩下100个基点的常规降息空间了,这也是为何美联储降息后美国股市不涨反跌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经济增速强劲时仍在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使得美国政府实施逆周期财政政策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目前,发达国家纷纷出现负利率状态,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有限,除非各国央行重新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各国国内民粹主义的抬头,使得各国政府进行结构性改革的空间也日益狭窄。

低迷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益狭窄的逆周期宏观政策空间、仍在升级的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再加上本轮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是造成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上的危机是可以自我实现的,这一点值得各国政府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