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年表(抄錄)

1899年7月21日出生於伊利諾斯州芝加哥郊區橡樹園,取名歐內斯特·密勒·海明威。父親克拉倫斯·艾·海明威是一位醫生,母親格瑞斯·霍·海明威愛好音樂繪畫,他們有6個子女。1909年海明威生日,父親贈予獵槍。1913年進橡樹園中學。在學校編輯校刊,參加游泳等體育活動。1917年中學畢業,原準備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眼疾作罷。任堪薩斯市《星報》見習記者。1918年辭去《星報》職務,應徵為紅十字會會員,赴意大利前線。7月8日晚在意大利北部戰場負重傷,進米蘭醫院治療3個月。1919年1月復原回國,學習寫作。1920-1924年先後任多倫多《星報》和《星報週刊》記者和駐歐記者。1921年與哈德萊·理查遜結婚,12月赴歐。1922年,該年起在巴黎一邊當記者一邊學習寫作,與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詩人埃茲拉·龐德結識。1923年在巴黎發表《三篇故事和十首詩》1924年巴黎版《在我們的時代裡》(速寫集)出版。1925年短篇小說《在我們的時代裡》在美國出版。1926年發表取笑舍伍德·安德森的楷模小說《春潮》。被譽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的《太陽照常升起》出版。1927年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同記者保琳·帕發弗結婚。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出版。1928~1938年返美。1928年父親自殺。1929年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出版。1931年西班牙旅遊。1932年出版關於西班牙鬥牛的專著《午後之死》1933年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得》出版。1934年去非洲旅遊。1935年描寫非洲狩獵生活的《非洲的青山》出版。1936年西班牙內戰,兩篇重要的短篇小說《乞力馬紮羅的雪》和《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在雜誌上發表。1937年以北美報業聯盟記者的身份去西班牙採訪,出席第二次美國作家大會,做題為《作家與戰爭》的演講。出版長篇小說《有的和沒有的》。1938年發表《第五縱隊》與《第一部四十九個短篇小說集》。1940年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出版。與第二任妻子離婚,同作家瑪瑟·蓋爾荷恩結婚。1941年,來中國採訪抗日戰爭。1942年改裝私人漁船“皮拉爾號”,搜索古巴近海德軍潛艇。為描寫歷代戰爭的文學作品選《戰爭中的人們》寫序。1944年為解放巴黎,與游擊隊一起收集情報。因涉嫌違反戰時記者不得參與戰鬥的規定接受審查。1945年大戰結束,與第三人妻子離婚。1946年與瑪麗·威爾什結婚。1947年因戰時報道的功績獲得銅星勳章。1950年發表長篇小說《過河入林》。1952年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在《生活》雜誌上發表,同年出單行本。1953年《老人與海》獲普利策獎。1954年在非洲遇到飛機失事,頭部受重傷。獲諾貝爾獎。1959年去西班牙看鬥牛。1969年遷居愛達荷州。在《生活》雜誌上連載發表以鬥牛為題材的《危險的夏天》。病重住院。1961年出院。7月2日在家中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