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要好,病人是來看醫生的又不是來看後勤的?

小城故事208157646


任何一個單位,人員工資的高低,都不是純粹以崗位來確定的,醫院同樣如此。


目前只要是公立的醫院,都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和獎金,都是按照一定的薪酬制度和規定來確定的,一般會綜合職級、職稱、工齡等多種因素來定工資多少。

醫院裡,無論是醫生還是後勤,都屬於醫院的工作人員,崗位雖然不同,但醫院工作人員的身份是一樣的,所以工資分配的原則和制度肯定也是一樣的。


對於病人來說,認為醫生在一線很重要,其實醫院的後勤保障也非常重要。沒有及時的後勤保障,整個醫院可能就無法正常運轉。

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好,這應該也是針對一些具體人而言的,並不可能說是所有後勤都比醫護待遇好。待遇好的原因可能是:

1、崗位的職務比較高。如後勤處長的工資一般都會高一些,因為相當於醫院的中層。

2、職稱高。後勤人員也是有職稱的,對應醫護人員的職稱,享受的待遇是一樣的。

3、工齡長。有些後勤人員的工齡時間比較長,這對工資也是有影響的。

4、加班工資。後勤崗位經常需要加班,一般會享受加班補助。



這裡只是列出一些影響因素,當然每個醫院的情況不一樣,人員結構也不一樣,所以情況也會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醫院裡只有崗位不同,後勤和醫護都是需要的,也是重要的。


星雨如風


工資待遇高低,取決於很多因素,並不是一線醫生的工資就一定要比後勤人員高。


我鄰居王主任,是我們市某醫院的後勤人員。他以前負責急診室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即將退休的王主任,向醫院申請,到後勤部門工作,不參與醫院急診室工作。


雖然是在後勤辦,但是, 王主任的工資很高。他是高級職稱,相當於相比干部的工資。他的職稱,在醫院裡屬於非常高的。很多醫護人員達不到高級職稱。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年輕醫護人員工資不如王主任高。


其實,後勤人員和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並不是完全由崗位決定的,還有很多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一是工作崗位不同。工作崗位是決定工資待遇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在醫院,醫生是最主要的崗位,直接面對患者。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肯定是醫生的工資要比後勤工資高,崗位工資肯定會高。


二是級別不同。不管是醫生還是後勤,都存在一般員工、管理層和領導層的職務區別。一般員工的工資肯定要比管理層工資低。後勤部門,大多數是一些老同志在擔任,他們的職務一般都比較高,導致他們的級別工資高。


三是工作年齡不同。工齡是影響工資待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剛入職的年輕醫生,和即將退休的後勤人員,工齡差別很大, 工齡工資也是存在很大差距。


四是專業技術不同。由於醫院屬於事業單位,員工屬於事業編。他們的工資受職稱的影響很大。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高級職稱相當於正縣級幹部待遇,中級職稱相當於正科級幹部待遇,而初級職稱則相當於科員待遇。職稱不同,工資差別很大的。



對於題主談到的後勤待遇要比醫護人員好問題,並不具有普遍性。很多是個性方面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後勤人員工資都要高於醫護人員。可能是某個原因,導致了後勤人員工資高。但是,不能一概而論。


綜上所述,對於題主談到的問題,並不是普遍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職場百靈鳥


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好,有這種情形的存在,但並沒有普遍性,只是一些個案而己。



我一個熟人老李原本是醫院心腦科的骨幹醫生,學科帶頭人,已經拿了多年高級職稱,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無法再繼續做這份工作,於是便主動申請調整工作,到醫院後勤服務部!

他已在後勤服務部上班5年了,再過幾年便將退休了。儘管他的工作已經被調整了多年,但很多熟悉的醫生依然還是稱他為“李醫生”,這讓那些剛進入醫院不久的年輕醫生,很是不解此事,怎麼後勤服務部還有醫生,而且工資還很高,讓他們很是不服,一個後勤人員竟然比我們這些一線醫生還高呢?

後來這些年輕醫生向科室領導慢慢了解到,這個“李醫生”原來是醫院心腦科的“一哥”,因為一次超長時間手術後,不小心在洗手間摔倒,引發腦梗導致其右手出現了顫抖。不得已才離開了醫療一線而去後勤服務部工作。

所以醫院有些後勤人員比一線醫護人員好,這種情況也是客觀存在的,但他只能是少數現象,並沒有普遍代表性,往往是一些特殊原因導致。



一、後勤人員可能是高職稱醫生轉崗而來。

有些醫生可能因為一些自身的原因,不再適宜幹醫生的行業,於是醫院便將這部分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生,轉到後勤服務工作崗位上。

這些人由於具有高級職稱,工作的年限比較長,因而他們平常的工資待遇也就比較高。而另一些年輕醫生剛剛入職不久,他們對這部分後勤人員並不瞭解情況,而是將他們誤認為普通的後勤職員而已。

從而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知:這部分人幹著後勤的工作,卻比他們幹著一線工作的醫生工資還要高。

所以其實是由於一些一線的醫護人員,對這部分後勤人員的具體情況不太瞭解的結果。

二、一線醫護人員入職較晚,又處在效益較差的科室。

我們知道在醫院來說,醫護人員的工資收入不僅僅與他們的職稱有關,而且與他們所處的科室效益也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在同一家醫院,不同科室之間的醫護人員,也會有很大的收入差距。哪怕是同一個院校出來的醫護人員,同期參加工作,就因為所處的科室不同,那麼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可能是幾千上萬。這在現在的醫院來說,是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

所以那些剛剛入職不久的年輕醫護人員,由於本身職稱較低,又處於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差的科室。很自然這些人的工資待遇,還不及醫院後勤人員的工資收入,也就是已經很正常的事情了。



整體來說,醫院後勤人員絕大部分是沒有一線醫護人員工資收入高的。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後勤人員工資收入比一些一線的醫護人員高,而就此來評價後勤人員的整體收入高,這是不恰當的,也是不準確的。

總之,題主在認識和評價這個問題時,還是應該全面綜合分析的好,不能一葉障目而失去理性思維。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餘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作為一名醫療行業的HR,誰告訴你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要好?在我瞭解的醫院中,無論公立三甲,還是民營醫院,都從來未出現這一現象。當然,如果你拿年輕護士與資深管理層相提並論,我表示無話可說。

醫院人員並非簡單的後勤和醫護之分,而是會按照與患者的親疏關係,將醫院人員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四線。我們的一線概念,指門診和病房的醫護人員,一線人員直接接觸病人,如兒科門診,外科住院等;二線人員,主要指一些檢查科室的人員,如放射科、彩超室,相對間接;三線人員則是醫政科、護理部、院感辦這類科室,接觸病人並不頻繁,但卻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類人員大部分是從一線二線轉過來的;四線人員,就是我們常說的後勤行政人員,如財務、人資、信息科、司機班等都屬於此類。

二、病區值班的劃分

很多人把醫院整體人員分類與病區值班容易混淆。病區值班需要一、二線和三線值班人員。一線值班人員為取得醫師資格的住院醫師,二線值班人員為主治醫師、低年資副主任醫師,三線值班人員為科主任、主任醫師或高年資醫師。

一線值班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應及時請示二線值班醫師。二線值班醫師應及時指導處理,二線值班醫師不能解決的困難,應請三線值班醫師指導處理。醫務科或醫院總值班,是負責協調的。

醫院非常重視資格證書,如你不是執業醫肯定不能寫病例,你沒有護士資格證只能去當導醫,職稱等級、學歷與基礎工資掛鉤,這很容易給我們造成錯覺,一線醫護人員的工資很低。這一點我不否認,對於剛畢業學歷又很一般的醫護,基礎工資的確低於一般後勤人員。

不同醫院的醫護人員,薪酬差異非常大,如公立三甲的護師月收入上萬屬於偏低,但一般中小醫院,很多護師長也就這個水平,區別在於工作量!而後勤人員,只要在同區域,薪資差異雖有,但絕對沒有醫護這麼大。為什麼?因為差距大的一定程度,他就會向其他行業流動,但醫護人員的流動難度實在太大了。

病人是來看醫生的又不是來看後勤的,所以醫生的收入一定高過後勤?這個觀念應該還是很有代表性的。美容行業收入最高的不是後勤,一定是主刀,甚至會高得超乎你想象,因為他一個人決定整個醫院的品質和口碑。

院的績效已經從傳統的論資排輩轉為阿米巴思維。醫院會按照各自的崗位做價值評估,這決定的是基礎工資,而績效採用阿米巴思維後,更注重各個科室的盈利能力,這也會出現,同一個護士,一樣的職稱職務,但收入差距巨大,甚至比後勤還低。

至於後勤,並非沒有任務就無法無天了,別忘了醫院還有總任務的,因此總任務就是所有後勤人員的目標值,通過這種模式,倒逼後勤人員做好一線服務。

這樣的績效模式,並不能保證醫護人員的績效一定高過後勤,與總任務與各科室的任務有關。最理想的狀態,所有任務都完成,但依然會有個別科室低於平均值,也意味著這個科室的醫護人員會比後勤的績效低。

總之,從總體分析,我們會看到依然是一線人員的整體薪資高於後勤,並且從晉升空間來看,一線人員的空間更大,醫生可是越老越吃香,退休後返聘的排長隊呢。即使那些從技術崗位走向管理崗位的人員,薪酬也不佔優勢,他們看中的是職業生涯的發展。


暢銷書作者曹鋒


醫院行政後勤總務保衛的獎金都是領全院平均獎,每月獎金比一線部分收入少的科室多。院長副院長科股長還有職務工資,職務分若干級,院長13分,副院長12分,科股長11分,科室主任10分,副主任9分,主任醫師10分,主治醫師9分,醫師護師8分,醫士護士7分。

院長副院長獎金是平均獎2倍,科股長獎金是平均獎倍半。

院長副院長科股長職務工資每月可觀。

醫院是定額管理,各科分配任務,超額提成發獎金。


庚子年20大運


【雷哥觀點】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要好這個結論有問題,其一是缺乏一定的前提條件,其二總體來說一線醫護工資待遇比後勤要高。不經核實的情況下不宜散播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好的錯誤言論,畢竟雖然病人看病是一線醫護處理,但是也需要後勤提供良好的環境和保障,這樣的言論容易引起猜疑和不滿。


一、任何對比需要設置足夠的前提條件

醫院工作的特殊性,不是簡單來按照一線和後勤來劃分的,而是根據接近病人的程度劃分為一線人員到四線人員,簡單說後勤保障人員太過寬泛,可以暫時歸類為與病人沒有直接接觸的行政、院務等後勤部門。

論工資待遇方面,不同等級、不同資質、不同年齡的醫院工作人員工資差別肯定很大,同時進入醫院,級別資質一樣的後勤人員未必工資高於一線醫護人員。所以不設前提的情況下,如果拿後勤領導對比一線普通醫護人員,那肯定是無法比較的,更是給人造成了醫院後勤人員工資待遇高於醫護人員的假象。


二、總體來說一線醫護人員工資要高於後勤人員

醫院作為醫護中心,業務主體在於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核心競爭力在於醫護水平,所以越接近業務核心的人員工資肯定更高一些,因為正是這部分人群撐起了醫院整體的水平、業務量和收入。因此,整體來說一線醫護人員的工資要高於後勤人員。


醫院現在大部分已經自負盈虧,醫院工作人員的工資體系一般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和獎金組成,前三者與工齡、學歷、職稱、等級等相關,參照事業單位工資標準來定,差別在於獎金上面,獎金才能體現出不同崗位的不同待遇。一般情況下,醫院都設置平均獎係數,例如平均獎係數是1的話,後勤人員一般也就是平均獎係數,而其他業務科室都在1以上,像內科等任務比較重的科室係數會更高。

雷哥一朋友在市三甲醫院上班,屬於一線值班主治醫師,他們工資大部分主要依靠績效獎金,他打的比方是如果醫師績效獎金拿10000左右,那麼後勤編制人員績效大概拿到6000左右,差別還是很大的。


三、誤認為後勤待遇比一線高的原因

認為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高,這種錯誤認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醫院後勤人員進入較為困難,往往需要一定的人脈關係和相關投入,吃不著葡萄覺得葡萄酸的狐狸心態作祟,感覺後勤人員待遇特別高。其次,後勤人員由於不需要去一線接觸患者,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小很多,工作環境相對也更好,加上後勤往往給人錯覺,近水樓臺先得月,便使得很多人認為後勤更好。再次,不排除個別地區醫院後勤人員更接近醫院領導和權力中心, 後勤人員升遷或待遇提升較一線科室快一些,自然待遇高一些。


四、後勤人員也很重要,為病人看病提供舒適的環境和保障

從提問中看出了很多人對醫院後勤的不滿,但是醫院後勤在整個醫院中也很重要。小到醫院的衛生清潔,大到醫院整體的建設、設施設備、醫藥的供給,都離不開後勤人員的努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後勤所有人員的勤奮工作,才能保障一線醫護人員有足夠的精力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診療服務,缺一不可。

綜上,醫院後勤人員的工資待遇不會比一線醫護人員更好,並且一線醫護人員的上升空間更大,長期來看肯定一線醫護人員工資待遇更好。即使存在個別一線醫護人員低於後勤人員的情況,不設具體條件的情況下,也不能妄稱醫院後勤人員待遇高於一線醫護人員,造成不好的影響。醫院後勤人員職責同樣也重要,醫患矛盾日益加深的現在,給醫護人員足夠尊敬的同時,也要給予醫院後勤人員一定的信任和理解,共同促進我國醫療體系更好的發展。


雷哥office


我覺得你不要盲目相信這個事情吧,畢竟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其他後勤人員沒有的福利,這個怎麼能一巴掌打死呢?而且此次疫情,不也有很多志願者加入到後勤後勤團隊嗎?

造成這種誤會的原因。

我想,現在之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後勤人員的工資比一線醫護人員的工資高,是因為沒有清楚其對應的工資體系。

兩者的底薪定價肯定是不同的,且考核的方式也不同。科室不同的話,待遇也不相同。一般情況下,醫院的績效也都會與係數相掛鉤,大部分都取得1的平均績效,有部分科室可會取得高於1的績效係數,比如內科。

很多人會認為後勤的工資大於一線醫護,可能是因為現在醫院的體系不完善,加之有一些領導是由後勤人員轉變而來的,因而讓大家誤會加深。這也是未來醫院要改進的方面吧!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有一些後勤人員的待遇會大於一線醫護,為什麼呢?

先看看兩張圖,一張是醫院後勤設備安全監控圖,另一張是醫院的一站式報修模塊的運行流程圖。

看完之後大家應該就不會誤解後勤人員了吧。我這邊指的誤解是對他們工作內容的誤解,和他們應有待遇的誤解。

一個醫院的良好運行不得不依靠完善的後勤體系,如果後勤出錯一個環節,那麼拯救病人也可能會錯失最佳良機。

因此,有些後勤人員擔當的崗位工資大於一線普通醫護人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甜恬蘇


醫院的運轉是需要自己掙錢的。掙錢是必須醫護人員自己事情的。
醫院月月是不能賠錢的。所以醫護人員是要有任務的。後勤人員沒法定任務那是理所當然的。但任務不是由醫護人員參與制定的。任務制定的標準之一是不能讓後勤拿的少的。後勤人員數量是很龐大的。定的任務是很苛刻的。
苛刻到累死累活忙一個月了,最終還欠醫院錢的。後勤部門與是上級有直接對接的。後勤部門管事的都是與政界有關係的。領導的升遷是需要政績的。政績是需要有數據支撐的。醫護人員是創造數據的。後勤部門是輸送數據的。幹活的不如總結的。幹成果的不如送成果的。因此後勤部門和領導是很熟絡的。後勤部門的工作領導是能直接感受到的。後勤部門的待遇領導是不忍忽視的。古今中外一線員工的工資都不可能是最高的。一線員工都是要創造剩餘價值的。剩餘價值是不用上交的。產生剩餘價值的都不如分配剩餘價值的。領導是管分配剩餘價值的。後勤是圍在領導身邊,對領導有直接影響的。

所以,醫護人員待遇不如後勤那是有原因的。


俏地丁


過去不是,自從有績效工資以來行政職能部門的獎金高於臨床一線〈現在沒有後勤工了,承包了,原來的後勤工安置到行政或閒置,獎金一分不少〉。為何?1.他們是管理者。2.院長指示的執行者。3.各項流程的操控者。4.對外關係的聯絡者。5.醫院行政開支的使用者。6.藥品、耗材、大型設備、基建、維修一線策劃和掌握者。他們不僅績效高,還盡享晉升,晉級,醫療資源之便。


吳老156510062


是的,特別是內勤那些人,又悠哉,又沒風險,又沒壓力,拿的績效最多,假期又多,還能同國家規定假期拼假,醫務人員卻只能拆開來休,因為要值班,而且,什麼時候有人去查查那些院長,亂收人,在職四年,能收七八十號人,問題是根本用不了那麼多人,於是就降醫務人員工資,注意,收的那七八十號人,每人三萬到七萬不等,望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