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为啥要捐赠给我国三万只羊?这礼究竟有多重?

近日,蒙古国捐赠给我国三万只羊引发热议,在感谢的同时,一些网友也提出了疑问:“不捐赠医疗物资,而捐赠三万只羊,这是什么含义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解释,我们知道,在蒙古,羊可是民间百姓送礼的佳品,除了羊之外,实际上还有牛和骆驼等。当然了,羊在蒙古的送礼“等级”上排到第三,第一是哈达,第二是酒,在我国这样特殊的时期,送哈达和酒显然似乎有点不合适,于是便就送羊了!但是我们也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万只羊?它所代表的含义实际还很深呢?

那么,蒙古国赠送给我国的这三万只羊是什么概念呢?这礼物究竟有多重呢?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蒙古与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

古代时期的草原与中原

我们知道,在蒙古崛起之前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个民族统治。唐朝时期,曾经在此地设立了安北都护府。此时的唐朝虽然没有完全统治草原地区,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原与草原之间的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上涌现出了几个强大的部落,比如乃蛮部、克烈部等,不过此时的草原与中原地区并没有实现很好的往来,相反还矛盾不断。比如在金朝时期,金朝统治者就经常派军队去草原实行“减丁”计划,也就是所谓的除掉草原上的一些男子,防止其实力坐大。

在宋辽金三朝,还将大漠南北的蒙古部区别开来,漠北的蒙古部称为黑鞑靼,漠南的蒙古部称为白鞑靼。熟悉蒙古历史的人都知道,黑鞑靼才是正宗的蒙古人,而白鞑靼则是混血或者是由其他部族演变融合而来的。

但不论怎样,此时的蒙古地区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直到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兀鲁斯,即大蒙古国,蒙古才正式完成统一。

而从大蒙古国一直到元朝入主中原,蒙汉文化得以很好的交流与融合。虽然元朝最终的统治时间很短,但是它确实一个典型的以中原地区为重心的二元帝国。因此在这一时期,蒙汉文化得以很好的发展。

明朝时期,草原与中原的关系紧张,明朝前期的统治者以修筑明长城和军事讨伐为主来划清草原与中原地区的界限。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五次亲征,将蒙古势力赶到了大漠边上,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但是这却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蒙古人对明朝北方边境的威胁。

当然了,也根本不可能消除,因为单靠武力的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开通互市,两者之间友好往来。而这一点,清朝的统治者就做得非常好!

在清朝时期,蒙古作为清朝的藩属,其同样享有重要的地位。公元1771年,蒙古除了布里雅特等地有俄罗斯统治外,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的版图之中。在公元1733年的时候,漠北蒙古,即今天的蒙古国,则由清朝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为清朝省级行政区,也就是俗称的外蒙古。

1911年,蒙古正式宣布独立!

在了解了蒙古与我国的历史关系之后,我们再来解答一下,蒙古国捐赠给我国的这三万只羊究竟是啥概念。

蒙古国捐赠给我国的三万只羊是什么概念?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们以一只羊1000元人民币来计算,三万只羊就是三千万元人民币。当然了,三千万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基本上算不上多少钱,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蒙古国人口才三百多万,经济总量才一百多亿美元,甚至还抵不上中国排名靠前你的一个县,因此可想而知蒙古国送来的这份大礼确实分量很重。

当然了,值多少钱并不是我们所考量的重点,这份盛情与感动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三万只羊代表的是沉甸甸的中蒙友谊,感人肺腑!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蒙古友邦捐赠给我们的三万只羊,应该怎样处理呢?笔者认为应该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做一顿丰盛的全羊宴。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