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平均工资性收入有多高?我们的工资包括五险一金和个税吗?

工资性收入包括什么,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简单,不就是每月到手的钱吗?说的对,也不全对。

关于职工的工资总额是有什么构成的呢?

实际上关于工资的构成很复杂,国家规范性的文件是199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文件将我们的工资总额分成六大部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很简单,就是按照工作时间给付工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计算工资方式,对外衍生出来的有月工资、小时工资等等。

计件工资,是根据工作量确定的一种工资发放方式,工厂使用的比较多。

奖金,指的是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多数人也非常熟悉,年终奖金、绩效奖金、考核奖金等等。

津贴和补贴,还有所不同。

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补贴,是为了补偿物价变动而设置的补偿,主要有生活费补贴和价格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实际上一般是指我们延长工作时间所给付的额外劳动报酬。按照加班情况的不同,应当分别给予150%、200%或300%的加班费。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这些情况比较复杂,包含很多种情况。比如工伤期间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待岗工资、计划生育假工资,婚丧嫁、事假、探亲假、带薪年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支付的全额或者按比例工资。

工资包不包括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

其实,工资应当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了单位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因此,总体来看是应发工资。

按照《社会保险法》、《住房公积金条例》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按照相应比例共同承担。养老保险个人需要承担缴费基数的8%,医疗保险个人需要承担缴费基数的2%,失业保险一般是不超过1%,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比例是5%~12%。

所以,工资中包含五险一金个人部分,但不包含企业负担部分。

至于个人所得税,非常明显是个人所得的税收,肯定要有个人承担。不过如果劳动者就业比较抢手,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到手工资。

工资性收入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很迷茫了,工资性收入是什么呢?实际上国家把国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四大部分,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201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5829元,约占居民人均全部可支配收入的56.1%。

工资性收入实际上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所以,工资性收入跟我们理解性的工资收入还是有差距的,比工资收入范围要扩大了很多。

工资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其实也没有必要了解的那么深刻,大家真正关注到手的钱有多少就好了。国家也在推动收入体制改革,努力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让他们生活可以过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