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我们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镇在生长

廖春荣、宋卫平

造访天使小镇砚溪湖

1

一个理想方兴未艾

一位家长天使观行

“房子,是人有限生命的延续。”

当宋卫平先生,置身砚溪湖细细考究、凝视思索每一处细节时,未免让人觉得,他曾说过的这句话,是多么动人。

1995年,他宣称要让天下人住上好房子,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蓝城小镇计划,也让他收获了大批的粉丝,有人甚至称他为“地产界乔布斯”…

宋卫平先生现场点评

但在他心目中,最大的收获不是“蓝城中式庭院”的粉丝们,而是因理想集结同道而行的家人们。

在砚溪湖的这一天,他也仅仅是作为“一家之长”,来检视曾对家人的承诺,对理想情怀的落地。

1

倾心倾力细至毫厘

一砖一瓦美至骨髓

步入砚溪湖,假山叠石,楼台亭榭,汀石错落,每行至一处庭院,宋卫平先生都以不同视角,用近乎严苛的“宋式标准”,检验着每一处细节

宋卫平先生现场点评

墙边的一株青竹,屋檐的一片瓦砾,脚下的花街铺地,都频频询问而细细品鉴。

相较于过往的蓝城作品,天使小镇砚溪湖在蓝绿双城20多年中式庭院营建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升级之处。

天使小镇砚溪湖实景图

例如在规划设计上,砚溪湖依山势而建,建筑布局由南至北逐步抬升,背山面水,错落有致。精巧的设计,让每户院子,都拥有开阔的景观视野,每扇门窗都成为天然的取景画框。

还有戗角、博风、檐廊、滴水瓦,无论是在观赏还是实用性上,都更加精致而富有江南韵味。

天使小镇砚溪湖实景图

院中极尽巧思的观景亭台、假山跌水,闲时抚琴听风,眺望如黛群山。

居室大面积落地开窗,让室内的视线浸染自然。檐廊加宽至2米,若是雨时,坐于檐廊之下,煮一壶白茶、听檐角滴雨,文人雅趣的生活,跃然于心。

天使小镇砚溪湖实景图

同时在细节品质上,为了营造更精致、纯粹的中式韵味,天使小镇特地请来传统砖雕、木雕的匠人。进户门的砖雕,院子的门头…皆是由传统匠人手工制作,而非工业拼接而成

1

文人山水庭院

书乡文脉传承

正是这种完美主义者细至毫厘的“苛求”,才让砚溪湖大受青睐与追捧。

一期组团79席江南小院半日售罄,到二期组团“双层大宅院”即将启幕

,来参观的家人们络绎不绝,当家人们置身于砚溪湖,感受到每一砖一瓦都深入骨髓的美时,对砚溪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惊艳”。

天使小镇砚溪湖实景图

但对宋卫平先生而言,做到“惊艳”也许还不够。

在他看来,建筑一方面是建在土地上的,一方面是建在文化上的,它是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准、文化水准、社会形态的集中反映。

家人们通过砚溪湖而相知相识,并有着相似的价值观、生活观、世界观,我们互为彼师,彼此为邻,而基于人、建筑、理想,构建起一个属于天使小镇的文化体系或底蕴。

宋卫平先生现场点评

若将砚溪湖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承袭古今居住文化,也要通过家人们的世代传承,让院落拥有生命,甚至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符号,于千百年后依旧令人“惊叹”,这才算是接近完美。

1

用相知相伴

换天长地久

岁序将近归家来。

与廖春荣先生、宋卫平先生一样,当天下午,也有许多家人前来参鉴砚溪湖样板房。或点头示意,或寒暄家常,如好友相逢般自然而亲切。

宋卫平先生到访天使小镇

在参观检验过程中,除了对砚溪湖赞誉有加、评价颇高,宋卫平先生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一家之长,一言一行中流露着对天使小镇心心念念的殷切希望。

“做小镇,最关键还是服务,小镇的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非常零散,需要用心、细心,要成系统,只有服务做好了,小镇才能幸福、才有未来。”

砚溪湖采用街巷式小组团作为规划布局,形成4~8户小组团,也是为了提高住户的归属感和场所感,让街巷空间、邻里交流空间更为丰富。

天使小镇砚溪湖实景图

而在另一个层面,天使小镇作为宋式蓝城首个教育小镇,它必然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家人们“众筹、共建、自治、分享”,让小镇能够依照“一个主中心,若干次中心,多个组团中心”的脉络而自我生长,最终成为有几万人栖居于此的小镇,构建一个人文理想世界的大同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