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的九位撫遠大將軍都是誰?

撫遠大將軍是清朝時設立的武將職位,擁有著很高的權力,掌握戰區內的軍政大權,可以節制戰區內的督撫還有將軍等一二品大員,如有不聽軍令者,哪怕是總督,撫遠大將軍也可以先斬後奏。也正是因為撫遠大將軍的權柄如此之大,所以該職位不在編制之內,也沒有品級,而且還不是常設官職,只有遇到較大戰事時才會授予,據統計在有清一代只有九位撫遠大將軍。

豫親王多鐸

信郡王鄂扎,是豫親王多鐸之孫,信宣和郡王多尼第二子,多尼去世後鄂扎承襲了信郡王爵位,康熙十四年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征討察哈爾,康熙二十九年輔助恭親王常寧守備噶爾丹,康熙四十一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是被追封為豫親王。

圖海

圖海,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人,最早以筆帖士起家,先後擔任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刑部尚書等職,後因事免官,康熙即位後復起,任正黃旗滿洲都統,康熙九年任中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曾隨撫遠大將軍鄂扎征討察哈爾,康熙十五年三藩之亂爆發時,圖海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平定了王輔臣和吳三桂叛亂,被封為三等公,康熙二十年卒,追贈少保兼太子太傅,諡文襄,雍正初年追贈為一等忠達公。

裕親王福全

裕親王福全,滿洲鑲白旗人,順治皇帝次子、康熙皇帝異母兄弟,生母為著名的董鄂妃,康熙六年被封為裕親王、議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授為撫遠大將軍,聯合恭親王常寧分道討伐噶爾丹,並大敗噶爾丹叛軍,得勝還師,康熙四十二年時去世,諡號為憲。

清軍平定噶爾丹

費揚古,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董鄂妃的弟弟,三藩之亂時曾在安親王嶽樂帳下效力,因戰功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康熙三十四年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在康熙帝御駕親征噶爾丹時任大軍主力西路軍的統帥,並在昭莫多同噶爾丹展開激戰,全殲了噶爾丹主力;康熙三十六年費揚古又參加了第三次對噶爾丹的戰爭,因功被封為一等公爵,於康熙四十年因病去世,諡號襄壯,雍正十年入祀賢良祠。

康熙第十四字胤禵,雍正親弟

胤禵,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皇帝同母弟,是康熙晚年九王奪嫡中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部首領帶兵入侵西藏,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率兵進駐青海,抵禦準噶爾,為保衛西藏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雍正皇帝即位後胤禵改名允禵,被派去為康熙守靈,實為幽禁,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後才恢復自由,於乾隆二十年去世。

肅親王豪格

延信,滿洲正藍旗人,清太宗皇太極曾孫、肅親王豪格之孫,康熙二十六年封為三等奉國將軍,康熙五十七年隨撫遠大將軍胤禵入西藏征討,雍正帝即位後原撫遠大將軍胤禵被徵召還京,延信代行撫遠大將軍職務而留守西藏,後因與胤禵的良好關係而受到雍正帝的猜疑,雍正五年被下令幽禁,次年死於暢春園外囚所。

年羹堯

年羹堯,漢軍鑲黃旗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授職翰林院檢討,康熙四十八年被任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後來在征討準噶爾的戰爭中保障了清軍的後勤補給,深受康熙帝賞識,康熙六十年被任為川陝總督,胤禵被詔還京後與延信共掌軍務,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更受倚重,與隆科多同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雍正元年年羹堯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實際地位和權勢已在撫遠大將軍延信之上,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並大獲全勝,年羹堯因功被封為一等公,其父也被封為一等公,並加太傅銜,不過到了雍正二年,年羹堯的際遇風雲突變,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令自盡。

豫親王多鐸得勝圖

馬爾賽,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人,一等忠達公圖海之孫,歷任護軍統領、鑲黃旗蒙古都統、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雍正九年靖邊大將軍傅爾丹討伐噶爾丹失敗,馬爾賽被任為撫遠大將軍抵禦噶爾丹,次年因作戰不利、貽誤戰機被奪爵處斬。

康親王傑書

崇安,康良親王傑書之孫、康悼親王椿泰之子,康熙四十八年襲爵為康親王,雍正年間任都統之職,掌管宗人府,雍正九年率兵駐守歸化以防備噶爾丹,雍正十年撫遠大將軍馬爾賽被處斬後,崇安代任撫遠大將軍,次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