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随意通融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我们周围的很多父母, 对待孩子没有建立起家庭教育的“禁律”,他们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实施对孩子行为的约束,而是看心情,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发终如一。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行为在父母面前有时行,有时却又变得不行 。这样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灵上很早就打下父母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父母对自己的言行都那么草率,那么不认真,又怎么去教育孩子认真呢?作为父母应该就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要认真,这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样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也易于接受。如果父母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让孩子找不到原则而迷糊。

树立家庭教育原则,从小开始

孩子在两三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就可以从细微之处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结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标准和禁律,无这样的要求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例如在吃饭上的行为:有的孩子在桌上吃饭时,要这要那,结果弄了一大堆,却吃不下,剩下很多;有的孩子不专心吃饭,到处跑,长辈端着碗在后面追着喂;有的孩子在吃饭前吃一大堆零食或其它,到吃饭时却吃不下了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不良行为,父母应从这些小的细节入手教育孩子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对于不对的行为坚决制止。总之,父母应从日常的身边事做起,细心观察,并开展对孩子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把遵守适当的规则当作了自己的本分。如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触及到教育“禁律”,父母一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不妥。在实施惩罚措施时,不要在批评孩子以后,见到孩子哭了或不高兴就又立即去安慰和爱抚他,这将使孩子最终蔑视父母的命令和法则。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原则要统一

作为父母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其确立“分寸”意识,父母一直要按这样的原则去教导,要求孩子诚实、守信和准时,这些都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言行一致,赏罚分明。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你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与孩子事先定好制度,父母就要认真执行和对待,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分寸”要求的。

对孩子的坏习惯坚决禁止

对孩子的惩罚和奖励要讲原则。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否则惩罚便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给予一定警告,孩子一旦犯错一定言出必行,并对他讲清原因,为什么罚他。在孩子表现优秀时,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样的他很棒,是父母的骄傲,并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父母应注意,对孩子的 奖和罚都不应太频繁,且奖励应以鼓励式的精神教育为主,物质为辅,主要让孩子体会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

父母对孩子的批评适度,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