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五代十國貧民一路打拼 最終成為後周開國皇帝 真正的底層上位史

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也造英雄。

話說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朝代替換最亂,亂到沒底線的時期。

那個時期,割據的各州節度使們旌旗蔽日,兵強馬壯,一有點兒不服氣就掐架,就PK,中原大地幾乎每年都在打仗。

連年的戰火把老百姓變成了三無人員,缺吃少喝不安全。

仗多了,吃的自然就少了。

因此,除了老弱婦孺,青壯勞力們不論自願的,還是被迫的,為填飽肚子,一般都去當兵,幾乎全民皆兵。

所以,要說那個時代的我們是戰鬥民族,一點兒都不為過!

郭威就是那個時期被迫從軍的一個典型。

01

悲催童年

可以說,童年的郭威所有的苦和朱重八有的一比!

郭威生於公曆904年。

904年並未發生什麼大事,但大唐王朝已是岌岌可危。

三年後,朱溫篡唐,建立梁朝。當時,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與朱氏朝廷相互攻伐。

雖為幼兒,郭威一定會記得中原大地上的這幾位梟雄率領千軍萬馬左衝右突的慘烈場面。因為他生於中原,長於中原,中原的長期兵亂深深刻進了郭威的心靈。

郭威是邢州堯山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臺市隆堯縣人。

他本名叫常威(不是那個常威啊)。

嬰兒時,在順州刺史任上的父親常簡就在戰亂中死去了。

母親帶著他嫁給了姓郭的,於是他就理所當然地隨了繼父的姓。

不久,一家人去了晉陽(山西太原)謀生,不幸逢上戰亂,雙親喪生,小郭威成了兵荒馬亂裡的孤兒。

幸好他璐洲(山西長治)的姨母收養了他。

只是姨母家也很清苦,放到現在,應該就是標準的貧困戶吧。

02

熱血軍漢

18歲,郭威熱血沸騰,應徵入伍。

他的入伍,不是為了保家衛國,也不是為了高工資,而是迫於生計,走投無路。

潞州節度使李彥韜見他相貌魁梧,是個純爺們兒,直接把他選入了親兵隊。

郭威的軍旅生涯就此開始了。

與那幫窮當兵的兄弟相比,郭威的起點不算高;

但又略顯高些,因為他當時是節度使的親兵,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員警衛。

跟著領導混,到哪兒沒幾分薄面?

仗著這份兒自信,郭威是敢說剛做,好酒好賭,放浪不羈。

他曾在身上紋了一隻雀兒,所以人又喚他郭雀兒。

這天灌了幾杯酒,醉眼迷離,從街面上經過。

正巧看見一賣肉的屠戶在耀武揚威,欺負市民。

郭雀兒湊上去,就想找事兒。

他要求屠夫割十斤純精肉,且要剁作肉沫。

屠戶見是一條軍漢,不敢造次,麻利兒的舞起殺豬刀。

現在雙匯的肉沫都是絞肉機絞碎的,十斤精肉絞碎,換做人工,得患動脈曲張外加帕金森和心臟外翻!不信你試試。

肉剁完了,屠戶已是累的沒脾氣,滿臉油汗,手腳也不利索了,耐著性子將肉沫歸攏了,包上紙,雙手遞與郭雀兒。

郭雀兒且不接,又要十斤純正的肥肉,切成臊子。

屠戶這個恨啊,心裡不知幾萬只草泥馬經過!忍了吧,做生意求財,當兵的要命!勉強切了肥肉剁起來,隱約見幾點兒精肉在上面。

郭雀兒不認了,他本來就是找茬兒的。抓起案板上的肥肉,狠狠地砸在屠戶面門上,“老子要的是純肥肉,你聽不見?”

圍觀群眾樂起來,屠戶哪受得了這個氣?

順手抄起殺豬刀,發狠一聲喊,奔著郭雀兒刺去。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郭雀兒身子一斜,避開了刀鋒;

反手一奪,刀就在自己手裡了。屠戶大怒,大叫著“有種的就殺了老子”,再來搶時,被郭雀兒一刀捅死。

這個劇情是不是很熟悉啊?估計施耐庵先生寫《水滸傳》的時候,靈感來自於此。

只是《水滸傳》是文學,而郭威殺屠戶則是事實。

殺了屠戶,圍觀群眾一鬨而散,郭威卻留下來見官。

節度使李彥韜不忍將之正法,暗地裡把他放了。

03

高級參謀

在妻子柴氏的規勸下,逃出生天的郭威總算長了點心兒,做事變得低調謹慎了,沒事就手捧《春秋》,研習兵法。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掉,郭威被收編,做了一名“從馬直”,也就是皇帝的親兵。跟著天下最大的官兒,日子久了總能熬個出身。

郭威缺的就是時間了!

不過,皇帝李存勖沒有給他時間,因為老天本就沒有給李存勖時間。

宮城不久就發生兵變,李存勖遇流箭而死。

這一次不是郭威打死了人,而是領導被打死了,他又一次失去了機會。作為親兵,他最終得以全身而退,轉投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麾下,成了劉知遠的親密將領。

當時的形式是風雲突變。

李存勖死後,後唐朝廷出了幾個么蛾子。

先是藩漢馬步軍大總管李嗣源稱帝;

李嗣源死後,義子潞王李從珂殺了李嗣源的兒子李從榮,登上帝位;

不久,李嗣源的女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的代價引契丹大軍入主中原,逼得李從珂自焚。

外族入侵激發了多股起義軍的血性,逼得契丹大軍只好後撤。

隨後,石敬瑭建立後晉。

但石敬瑭的漢奸行為也為節度使們所不齒,他們聯合起來,將矛頭指向時而入侵的契丹大軍和後晉朝廷。

石敬瑭死後,繼位的石重貴比他老子有血性,誓死要收復幽雲十六州。這種做法贏得了當時多種勢力的支持,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也在此列。

為斷絕西北的吐谷渾與契丹聯合,郭威建議劉知遠擒賊先擒王,拿下了吐谷渾首領白承福;

又毛遂自薦,親率大軍迎擊三萬遼兵,在陽武谷殺敵七千,為石重貴北伐營造了赫赫聲勢。

但面對老謀深算的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石重貴雖竭盡全力,惜未成功。

公元947年,在契丹首領耶律德光遠遠流放了晉出帝石重貴之後,中原大地呈現了一片權力真空。

藩漢孔目郭威建議劉知遠順應歷史潮流,主持中原大局,“天下多以主公為首望”,

且為劉知遠規劃了行軍路線,“由汾水南下取河南、進而圖天下”。

在心腹大將郭威的堅持下,劉知遠率大軍南下,很快拿下了洛陽和汴京,穩定了中原局面。

劉知遠稱帝,國號為漢,任命郭威為樞密副使,也就是軍委副主席,參贊軍國大事。

一年後,劉知遠病危,託付蘇逢吉、楊邠、郭威、史弘肇四人盡心輔佐新主劉承祐。

04

軍權在握

人一走,茶就涼。

劉知遠剛死,西北就亂了。

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巡檢史王景崇公然聯合,叫板朝廷。

新帝劉承祐多次派人圍剿,損兵折將。

決心不小,久攻不下。

派誰去呢?

身擔軍委要職的郭威義不容辭。

他人狠話不多。

一到西北,就調集三路軍馬圍住了河中節度使李守貞。

李守貞是做夢也想不到啊!

河中郡城高池深,兵強馬壯,論實力,那是槓槓的!

你柿子不揀軟的捏,就不怕腹背受敵嗎?

還真就不怕!

郭威命令郭從義駐紮長安,趙暉駐紮鳳翔,牽制住其他兩股叛軍,對河中的攻堅戰可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說是攻堅戰,其實就是困死戰。

圍住河中這座孤城,待它糧草缺乏,自然力不能支。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郭威調集了兩萬民夫,在河中城四周修築了防禦工事和無數的小壁壘,將士們閉守不出。

李守貞驅兵突圍,被殺回來;

派勇士搬救兵,被抓起來。

一年過去了,看看糧草將盡,李守貞急了。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李守貞組織了最後一次敢死隊,死命突圍。

可是力不從心,不但突不出去,士兵還死了不少,將領們不是逃跑就是被俘,人心漸漸散了。

李守貞心灰意冷,不再突圍;

可此時的郭威等不及了,強令攻城,日夜不休。

終於,李守貞的心理防線崩潰了,率全家老小在府衙裡引火自焚。

很快,其他兩股叛軍也走到了盡頭。

趙思綰被誘殺,王景崇亦自焚。

經過三叛平定,郭威在軍中提升了威信,積累了人氣,結交了死黨,實際上就是掌握了軍權。

05

進京問罪

一年後,遼兵來犯。

朝廷命郭威以樞密使身份出鎮魏州,領天雄軍節度使,調動河北各路兵馬,抵禦遼軍。

正當郭威舉著大刀同遼兵拼命,累的跟孫子似的時候,澶州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派副使趕到魏州送信:樞密使大人,您一家老小都被朝廷咔嚓了!

郭威差點兒沒氣死過去。

原來,漢帝劉承祐聽信謠言,已將兩位“造反”的顧命大臣楊邠、史弘肇及其家屬和同黨全部抹了脖子了,並順帶殺死了“同黨”郭威的全部家屬。

此時,馬不停蹄前來解除兵權並處死郭威的朝廷密使剛走到澶州,就被王殷關了起來。

聽到這個消息,郭威決定留下養子柴榮留守魏州,自己帶兵進京上訪。老子又沒造反,你殺俺全家,得給個說法不成?

大軍剛行到汴京城外七里店,就遭遇了朝廷派來的慕容彥超的先鋒隊。啥也不說了,開打!

郭威帶的這支部隊久經戰陣,一個頂仨,絲毫沒把這群正規的烏合之眾放在眼裡,一上戰場,猶如砍菜剁瓜。

慕容彥超一看要玩兒完,撒丫子跑了。

在後督陣的劉承祐收拾不住敗退的隊伍,急匆匆往回趕,忙亂途中被手下殺死。

漢帝劉承祐就這樣嗝屁了,郭威輕輕鬆鬆入城。

按理說,地方軍進攻首都必定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抵抗,怪就怪郭威的人緣太好了。

現在皇帝死了,顧命大臣也四去其三(蘇逢吉在亂軍中被嚇死),只有郭威一人獨大了。

是啊,京城裡還有誰比他的權力更大呢?

有,劉承祐的母親——李太后,因為目前還是老劉家的天下。

老劉家名義上統領朝廷百官啊,這一點,郭威多少還是有一點兒忌憚。

見了李太后,郭威哭得稀里嘩啦,說什麼無心作亂,只因將士脅迫;

說什麼沒能保護好皇帝,情願去地下追隨等等等等,純粹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了。

末了,請太后另擬新君。

這句話倒是贏得了朝廷上下一致的安全感。

經再三斟酌,朝臣廷議,最後擬定劉知遠的養子(其實是劉知遠的侄子)劉贇承繼大統。

接到通知後,還是徐州節度使的劉贇高興的都快瘋了!

反正朝中的大臣們都在等著,不差這幾天。

咱慢慢走,讓你們翹首以待!

世上的人就這這麼傻,自己沒啥本事還到處賣清高,劉贇這種作死行為西漢時劉賀也幹過,好歹劉賀還爽過幾天,這劉贇活脫脫就一個韓林兒。

06

黃袍加身

正當此時,樞密使郭威卻要掛帥出征。

因為據說北方鎮州傳來警報,說大遼皇帝耶律兀欲已率軍南侵,拿下了好幾個城池!

事情緊急啊,郭威點齊大軍,匆忙出京!

兩個影響國家大局的人——劉贇和郭威,一個要進京,一個要出京。

只不過,郭威出京,卻是帶走了全國精銳。

大軍走到澶州(今濮陽),突然不走了。

將士們圍住郭威住所,群情激昂,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郭威一臉無辜,兩眼驚懼。

有的士兵乾脆撕下黃旗,披在郭威身上,讓郭威無路可退。

既然兄弟們看得起,就別怪俺老郭不客氣!

郭威一番同甘共苦的宣言就算完成了開光儀式!

大家都知道陳橋驛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其實這走的何嘗不是郭威的老路兒呢?

機不可失,是該回京的時候了!郭威一面吩咐心腹將領殿前馬軍指揮使郭崇威截住劉贇,一面號令全軍火速返京。

澶州,我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公元951年,郭威於汴京登基,正式稱帝,建國號周,大赦天下,繼而開始了文修武治的生涯。

07

文修武治

郭威一登基,劉贇就成了危機。

當劉贇樂顛顛地走到宋州(今商丘)時,正趕上殿前馬軍指揮使郭崇威的兵馬。

郭崇威以京城兵變的理由假裝護駕,實際上控制了劉贇的隊伍,使他動彈不得。

不久,朝廷傳來詔命,廢劉贇為湘陰公。

再不久,劉贇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劉贇的被廢惹怒了一個人,河東節度使劉崇。

五代的節度使裡,就數河東節度使最霸氣。

朝廷一有事,河東的準跳出來!

就因為晉陽城池堅固,城下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沒人能動的了它。

不過,劉崇之所以跳出來抗議,還有一個原因:他是劉贇的親爸。好了,啥也不說了,打吧?沒那麼簡單!劉崇估摸來估摸去,覺得自己家底兒小,勝算不大,於是效仿石敬瑭,認契丹首領耶律兀欲為叔父,拉攏遼軍一起殺向晉州。

郭威不是李從珂,他馬上拜王峻為徵北大元帥,調兵遣將支援晉州。

晉州堅守了兩個月,劉崇軍隊和遼兵漸漸糧草不繼。

即使從晉陽調運,一時半會兒也運不到。

此時又下起了雨夾雪,士兵們是又餓又凍,哪兒還有什麼戰鬥力?

王峻乘此時機,一擊即潰!

劉崇逃回晉陽後就病死了。

當王峻在北方鏖戰的時候,郭威也沒閒著。

他親自統軍趕到兗州,將試圖聯合南唐軍一再造反的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逼殺。

在位期間,郭威深恤百姓疾苦,削減賦稅,減輕刑法,還改革了牛皮徵收制度,廢除了牛租,為生靈塗炭的北方百姓贏得了暫時的統一和穩定。

由於一家老小都被劉承祐殺害,作為後周的領導人,晚年的郭威不得不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他漸漸發現養子(郭威首任妻子的侄兒)柴榮膽大心細,是個做大事兒的材料,於是,親自挑選能臣武將輔佐柴榮,為以後柴榮繼位打下了基礎。

郭威出身貧苦,一生節儉。

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沒有像其他老大一樣瀟灑一把。

他命令養子柴榮實行儉葬,並特意囑託“在河府、魏府間,各葬一副減甲,澶州葬通天冠、絳紗袍,東京葬平天冠、兗龍袍”,僅此而已。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享年51歲,史稱後周太祖。

總結:實際上的權力從來不是組織賦予的,而是你自己一刀一槍打過來的,給你一個高大上的封號其實鳥用沒有,我們公司就經常空降一些高管總監之類的,幹不了一年就歇菜。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個小部門有實權的往往是一個幹了10年的文員。

很多人說郭威高風亮節傳位給柴榮,那是因為柴榮通過奮鬥拿到了實權,傳位只是個形式。趙匡胤其實也不全是欺負孤兒寡母,他的寶座只是一道程序,權力實際早就在手裡了。

你,是自己部門的實權派嗎?不是的話,吃相就要難看些,能吃的先吃到。

扶陽者昌 奉陰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