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第一书记”孙治宇扎根基层甘做百姓贴心人

孙治宇是菏泽市广播电视台《文化菏泽》栏目的制片人、菏泽书法界的知名书法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对书法艺术有着较深的见解和造诣。

2017年夏初,身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响应菏泽市第三批“第一书记”的号召,孙治宇主动递交了申请,要求走入基层,深入一线,为精准脱贫、助力农村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乘风破浪,为梦启航:王浩屯镇王楼行政村就是孙治宇下基层的第一个工作点。在王楼行政村,“孙书记”既是他现在的职务,也是村民们对他的称呼,因为在村民心里这位外来“村官”,就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大书记” 。

初到王楼行政村,看到一走三崴的泥泞路,和随处可见的破落低矮的房屋,信心满满的孙治宇顿感压力颇大。经过深入调研,他了解到村里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后,更加明白身上担子的重量。一向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的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

事成有因,谋定而后动:为了实现自己在王楼村的抱负,孙治宇第一要做的就是改变村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面貌,抓党建、促脱贫,提高他们在村民心里的形象。面对破落的村委会,在村里没有集体收入的情况下,他大胆提出村两委办公场所改造工程,想方设法、多方筹集改造资金。

为了能够早日达成所愿,孙治宇事必躬亲、尽心竭力。首先与村两委成员座谈,查看了解村志,然后积极走访村里每一户村民,摸底调查,征集民意。在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建起了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100多平方的村支部。

在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孙楼村村民最渴望的是有一条通往村外的平坦公路。为取得村民们的支持,孙治宇在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的同时,将村两委改造后的规划图以及改造的意义给村民们做了讲解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孙治宇苦口婆心的细致解说下,村民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一致表示接受他的提议,村民纷纷自发集资了3万元。为了公路早日修成,孙治宇每天开着自己的车,不停穿梭于村和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化解一次次的难题。

村支部书记讲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孙治宇又是怎么解决的。要想富,先修路:依路带富是村民的的渴望,更是孙治宇心中的设想。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彻夜难眠,绞尽脑汁。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打听到菏泽市交通局最近有一批相符合的配套资金时,他多次跑市区交通局,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领导进行协调申请。在孙治宇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申请到了10万元修路配套资金,公路开建总算有了眉目。

经过丈量,需修道路1.5公里,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村民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对孙治宇伸出大拇指,对新来的“第一书记”赞不绝口,对党的扶贫政策拍手称快。在向村民调研期间,孙治宇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村里除了贫困户以外还有数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这又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为了全面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孙治宇多次组织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各企业进行捐款捐物,献爱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孙治宇的带动和激励下,菏泽光明救助服务中心、中国食品报、北京洪瑞中泽文化传媒、完美尺寸养生会所以及菏泽龙池书画院、菏泽中唯传媒、菏泽隆鑫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批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纷纷来到王楼行政村,对孤寡老人行进慰问,通过实地考察,将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纳入援助计划。

精准扶贫离不开文化扶贫,扶贫不仅要扶物质,更要扶精神、扶文化。为了提高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尽快摆脱精神贫困,孙治宇多方筹集,为王楼村建起了“王楼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并购置了书法案子、笔墨纸砚。同时,联系菏泽书画名家,为本中心书写绘画了24孝图、孔子行教图、中国梦等12幅字画,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和修养。

在孙治宇与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王楼行政村集体经济必将如春笋般破土而出,蒸蒸日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菏泽美丽的乡村因为有着诸多像孙治宇这样的第一书记,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赵国业 张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