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一个大学校长的反思:我太看重进双一流,把大家都弄得着急忙慌的

本文摘编出自“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微信id:scrbgfwx)推送文章《电子科大换帅!“前任”李言荣对成电师生的祝愿》,根据《四川日报》记者李寰采访李言荣校长的录音整理而成。微信公号“一读EDU”略有编辑、调整。文章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四川日报》所有,不代表一读EDU立场。

本文转自:学术自由谭

一个大学校长的反思与祝愿

期待已久的成电(即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编者注)新校长终于产生了,真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曾勇同志是成电一手培养和历练起来的,据说他读幼儿园和小学、甚至出生就在成电的校园,他的正直、善良和严格,尤其是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大家都很熟知的,我确信,曾勇校长比我更全面、更能干、更担当,一定会比我干得更好的。

只要看过曾校在闲情时所书写过的或翻译过的诗词和散文就知道他的才华和胸怀,这几年在他分管的本科教育和财务工作时,只要与他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既坚守原则又重情重义的人,他的所有履历都表明他一定会把成电校长当成职业CEO来担当、来管理的,而这正是成电发展到现阶段所需要的。

只要大家多帮助他、多支持他、多给他些时间,我相信未来在王亚非书记、曾勇校长的带领下,成电的各项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届更比一届强,一棒更比一棒跑得好。

虽然我离开成电才大半年,但恍若有一百年之久,虽然川大离成电只有10来公里远,但恍若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因为我从博士毕业来到成电工作已有26年了,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都留在了这片热土上,对成电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我非常感谢和我一起共事并推动成电发展的所有老师和领导们,尤其我要感谢和我搭了几年班子的王志强书记,没有他的随和和对我性格的包容,我是不可能放开手脚去推动学校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的。我要感谢亚非书记长期以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这大半年他身兼党政多项工作,他的勤奋和执着对我影响很大。

我还要感谢在我任职期间陆续退出班子的厚军、马校、罗书记,以及调离学校的余校,还有正在新疆挂职的朱校等校领导们,没有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没有各个学院师生、各个部门职工的一起奋斗,没有离退休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这几年学校的工作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我还要特别感谢刘盛纲院士、李乐民院士、陈星弼院士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对我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我是2013年4月出任成电校长的,我的确非常珍惜大家给我的这个机会和舞台,我始终告诫自己是老师们的信任和重托把我送到校长岗位的,所以我一直记着两点:

一是要对老师好、对学生好


二是一定要把学校往上带、往前看

听说今天上午朱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学校过去五年所取得的进步给与了充分肯定,我想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成绩是大家的,成绩是一代一代成电人共同奋斗出来的。但是由于本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等的局限,过去五年给大家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有些具体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也没有把握得很好。

我不太好的一个工作习惯是以抓核心指标来带动一个口的工作,导致在推动过程当中比较急、比较刚,把大家弄得加班加点很是辛苦。

比如:

一是自己太看重学科的排名,总是想着要尽可能的多排一些到前面去,而对内涵建设抓得不够


二是太看重要进双一流的A类,自己不太稳得起,把大家都弄得着急忙慌的;


三是太看重人才数量尤其过于偏爱青字号人才,而对教师的内培抓得不够


四是把科技口的几乎每项工作都盯得太紧,尤其是对每年国家奖的数量关注度过高,盯得杨校他们有时都有些不耐烦了;


五是把人才培养的入口分数、出口深造率和中间过程的能力培养等几个环节抓得太细了,导致这几个部门和老师们经常深更半夜还在群里研讨工作;


六是太热衷于修房子并且对进度催得要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给教授们一个独立办公室的许诺;


七是过分看重干部的能力和过分强调业绩,对中央制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理解不深刻,其实离开了“德”的那一点点能和业绩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等等吧。

总之,过去五年本人一定有做得不妥、误会、甚至冒犯的地方,还请老师们多多谅解。不过还好,组织上也没有让我走远,我想今后退职以后还可以作为一个裸院士回到重点实验室继续工作,继续支持成电的发展

离开成电的这大半年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成电师生的有情有义:

说实话当一批一批学生带上学位服来川大主楼门口的石梯上坐等我下班,见上十几分钟后他们又匆匆忙忙返回清水河时,看到这些年轻的背影,我就想成电一定会有未来;


我到川大的第一天就住在了科华苑宾馆,一周左右每天都有学生把亲手写的卡片放在总台后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和联系方式就又默默地打车回去了;


还有的青年教师把我五年来的讲话和照片收集起来并配上我的声音发给我;


有的部门集体来川大和我合个影、聊聊天,等等。

这些人性的正能量就是我愿意做好校长工作的主要动力。虽然我是校长,是院士,但我更是普通人,我也会为同学们和老师们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一点点真情而感动。

有时也让我想起汪校长在我当上院士后希望我能出来干一段管理工作的建议,他说如果你能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搞好了,可能会比你在学术上的进步还要有成就感一些,现在,我要说汪校长还真没有骗我。

但我很长时间也没弄明白他说要抓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我曾经以为大学文化就是在校园里修点雕塑、多挂一些书画图片什么的,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和土壤才是根和本,它比起我们成天所追逐的所有的硬指标都重要一万倍

今年,我到川大后才真切感受到川大和成电是同城的两所非常好的学校,但办学类型、发展模式和参照系又是那么的完全不同,两所学校都发展好才是我们大家,尤其是作为四川人共同的骄傲,相信也是党和国家,尤其是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期望所在。

其实,按上级的要求,去年底当我到川大上任那天就己卸去成电的所有工作了,现在新校长产生后,我更是会百分百地完全专注于去推动川大的发展了。

在此,祝成电好运!祝老师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