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搜索引擎+卫星图片”下“快速升温的中国”

全国上下严格的人口流动管控,湖北各地“封城”,餐饮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大面积的停滞。西贝放话“活不过三个月”,兄弟连教育、K歌之王等线下产业第一批倒下。关于经济的悲观论调一时间甚嚣尘上。

但通过在搜索引擎中可以发现国内三大产业经济的发展在这次疫情中并不是都处于停滞状态,而是呈现出第三产业大幅下降,第一、二产业则表现为短期阶段性下降、稳步上升的趋势

在中国经济的“重头”:沿海地区,近期复工复产效果明显,卫星图片显示,整个中国沿海的经济已经快速的“热起来”……

博览财经注意到,疫情期间每天通过百度搜索疫情相关消息的人达10亿人次,通过用户搜索积淀的巨量数据,对于审视和研究产业结构和发展将是有力的佐证。

通过搜索大数据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在疫情中的三大产业的真实状况:对于以电影行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来说,经济遭受的影响是巨大的。

疫情对于第一、二产业的影响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首先,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经济,在春节后基本上呈现着稳步上升的趋势,根据搜索大数据以“种植业”为关键词搜索和以“草莓”子类目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由于疫情影响,物流受到限制,人们无法买到生鲜产品。此时,电商平台推出的农产品上行和冷链物流,正是捕捉到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的新鲜健康度需求,加速了生鲜冷链物流的进一步的优化,以保证消费者疫情期间的饮食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次,由于节后员工无法正常返工,很大程度导致了工厂的停工和无法投产,从而会影响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经济发展。虽然现状是这样,但此次疫情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

数据显示,“医药”、“汽车”、“纺织”等制造业相关搜索在年后一直平缓增长

出现这样数据趋势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在2月9日和18日很多工厂企业都陆续批准复工,很多员工回到工厂开始工作,以至于“制造业”的搜索量增加;

其次就是很多人也开始复工,出于对疫情安全的考虑,导致

对私家车的需求上升

而这些需求的上升或将预示制造业即将迎来复苏期

作为另一个“图文数据佐证”,卫星图片显示,复工复产正在让全国“热”起来,也体现了“第二产业”正在快速回暖

博览财经注意到,工业生产的恢复、社会运行和生活节奏的复苏,使遥感卫星观测到的热值数据快速上升。

下面几张卫星图,在对比中看看中国大地从沉寂到逐渐舒展筋骨、释放热能——

这是位于上海金山区,临近春节和近日的卫星图对比,红色代表该地地面温度高于整个地区平均气温,通常来自工业能源生产和大密度的人口生活生产等。

1月21日,企业工厂开始歇工,外来人口返乡,整个区域的地面温度分布较为平均。

而到了

2月22日,复工产生的工业热能和人口密度增加带来的热值提升,使金山区“红”了起来

金山区境内的上海化工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也是亚洲最大最集中的高水平石化基地,从2月10日起陆续复工,目前上海化工区园内企业复工复产已接近100%

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4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前三名,2019年规模以上产值1958亿元。

从2月9日下达复工通知到2月底,园区直管的141家工业企业全部复工,16499名员工到岗上班,到岗率达到84.22%

目前,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上游产业,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复工率超过95%

位于长三角西部的马鞍山钢铁——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

截至2月29日,马鞍山钢铁所在的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17279家,复工率98.1%,达到往年同期水平

复工人数181.9万人,占上年同期员工数的7成,并在稳步提升中。

我们再来看看遥感卫星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观测下的整个长三角地区,颜色越红代表热异常数量越多,在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区域,这种热异常大多意味着存在工业热源。与春节期间相比,2月19日起的一周内,长三角区域内的热异常密度增长了数10倍,而我国中东部地区也明显红了起来,这片广大的土地正在快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