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强化知识产权运营 广州推多项知识产权“暖企”举措

央广网广州3月3日消息(记者郑澍)为降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近日推出多项知识产权“暖企”措施,以实际行动为抗疫斗争“保驾护航”。

两大基金缓解资金问题

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下称“风险补偿基金”)的作用,发布了《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服务企业应对疫情困难线上办理工作指引》(下称“《指引》”)。

《指引》明确,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均可以线上方式通过风险补偿基金途径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疫情防控期间,基金管理人24小时受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申请,并在3 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审核;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有发展前景但资金不足、符合风险补偿基金条件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

据了解,“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是为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而设立的,初始资金总金额4000万元,由中央财政出资1000万、广州市财政配套出资3000万组成。

新出台的《指引》强调,至2020年底,广州市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按利用知识产权质押实际获得贷款额的2%给予补贴(质押期限不足一年的,按实际产生利息的50%,最高不超过所获得贷款额的2%予以补贴),对同一单位的支持最高不超过80万元。

而针对资金短缺的企业,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指导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主动对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困难的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力度。

据悉,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设立于2018年1月,由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加入,总规模达6亿元,主要用于专利组合运营为主的市场短期运营方面,重点投向广州市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多措并举携手共渡难关

在发挥两支知识产权基金作用的同时,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因应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推出了多项知识产权举措,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渡过难关。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方面提前开展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申报工作,研制相关项目申报指南,加紧推出资金总额过亿的知识产权系列项目,特别是知识产权奖励补助项目,鼓励创新主体开展专利技术产业化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企业依靠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引导申请人、服务机构通过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网、商标网上服务系统等平台,推行“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以降低因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风险。

此外,还积极动员引导掌握专利和生物基因序列数据库、专利检索数据库和生物医药数据库等信息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特别是抗疫一线的医疗行业企业,提供免费使用或优惠开放数据资源的服务,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