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青春期的孩子与妈妈对着干,怎么办?明白三点,家长不再苦恼

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代。一个孩子,父母倾注了全部的爱,却收获了孩子的反叛、对抗、甚至是大吵大闹。面对这样的情况,亲人朋友们一定会责备这小孩,太不像话了,不懂事、没孝心、不懂感恩,脾气古怪,一大堆批评的声音。有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呢?今天我们一步步来剖析问题,找到答案,并作出改变。

1.传统文化,禁锢了大多数人眼中的评价标准。

我们的文化奉行'上尊下孝'。一定程度上鼓励父母、老师、长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自身的权威,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教育孩子们从小要服从、听话,做个懂事的孩子。其实,孩子如果没有自主的思想与选择,很多孩子的心会处于失重状态中,造成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但有一部分孩子,他们会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他们独立意识增强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反抗权威,与父母对抗,来维护自己的需要。

2. 对抗是孩子在表达他的愤怒,维护自我空间。

孩子反抗,意味着你的言行,侵犯了孩子内在的独立空间。那怕是因为爱,你冒犯了孩子内心,爱也就变得苍白,甚至是一种伤害。

提到愤怒,我们都会认为它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但是愤怒也有好的一面。

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受到了攻击被伤害到了情感。这时候,父母如能冷静分析孩子为何愤怒,局面就不会继续恶化,并能找到智慧的处理方法,那么你与孩子的关系又前进了一步。

相对于孩子来说:表达愤怒,他是在捍卫自我独立空间,保护自我内心存在感。不是挑战父母的权威,也不是不尊重父母。人只有感受到存在感,才会感觉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独立空间的维护,让孩子体验到自我存的自由,按照自我意识去决定,去选择,而不是在他人的控制之下。在未来的路上,人生要靠自我去掌控,否则你的生命会暗淡。

表达愤怒,孩子把内心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他们的内在个体才不会受到伤害,才能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如果在愤怒来临时,孩子没有宣泄而是压抑在心中,当愤怒在心中越积越多,不能指向外界时,转而会指向自己,伤害自己,更严重者会选择放弃生命,那更是父母不愿看到的。

3.父母怎样做才能减少孩子的对抗,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1)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愤怒,不是针对父母的尊严,而是在捍卫自己,表达不满后。我们也要与孩子们共同进步,了解孩子目前成长阶段的心理,喜爱,从孩子的角度,去告诉孩子你想表达的观点,而不是说教、命令,强加自己的观点。

(2)不要随时都想去了解孩子,与孩沟通,而是掌握教育孩子的底线,陪伴他,观察他,支持他。曾经一位小朋友说得对:你们说的都对,但是,在我们这年龄段该走的路,该做的事我都要去体验,去尝试。

(3)妈妈与孩子沟通不畅,爸爸要做救火员。这样可以有效修复孩子与妈妈亲子关系的创伤,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即使大吵之后,也不会偏离家的轨道。

在家庭教育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在孩子愤怒时,我们全部接纳,理解他们的感受。事后反思自己,那里不对,可以对孩子道歉。并慢慢总结,找到引导孩子正确表达不满情绪的方法。让我们都能拥有良好亲子关系而努力。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谢谢你阅读、分享、点赞,本文皆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也欢迎分享你的育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