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理想 ONE 5000 字試駕報告

可惜我不是奶爸,也不是奶爸他兒子

理想 ONE,理想品牌的第一款產品,也是 2019 年我最想試駕的一輛新車,沒有之一。

理想是一家注重效率的公司,所以在這篇試駕體驗稿中,我決定向理想學習,儘可能高效、全面地把試駕感受分享給你。

不做過多鋪墊,下面直入主題。

有兩點希望你瞭解:

1. 據理想方面介紹,這次試駕的車子處於整車量產的 PP3 試裝車階段,此後還會經歷 P1、P2 兩個階段,然後開始正式量產。P1 和 P2 會對軟件系統、細節體驗、裝配工藝等方面進行優化,但是應該不會再有模具層面的大改動了。

2. 理想 ONE 的設計對象是奶爸奶媽,整車所表現出來的很多特性,都是基於這個產品出發點去設計或調校的。

瞭解這兩點非常重要,有助於幫你更客觀的認識理想 ONE 這臺車。

一天將近 300km 的試乘試駕之後,我得出兩個基本觀點:

1. 理想 ONE 確實做到了沒有里程焦慮,同時還提供了電動+智能相結合的使用體驗。

2. 理想 ONE 目前表現出來的產品力對得起 32.8 萬的價格,但問題是,很多人對這臺車有超出價格之外的預期。

關於外觀,我想說的

理想 ONE 是一輛車長 5 米級別的中大型 SUV。穩重且具有科技感,是這臺車外觀上的基本調性。對於外觀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這次試駕,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在戶外的觀感。

星環式日間行車燈,在行駛過程中可以常亮。當初發佈時是一大賣點,也是預訂車主很「感冒」的功能,但之前因法規問題一度傳出取消。現在,理想調低了燈帶亮度,使其符合法規要求,功能得以迴歸。

這是非常有利於提升整車辨識度的產品細節,無論如何也得有。

另外,前燈環和貫穿式尾燈在上鎖、解鎖時都是動態點亮和熄滅的。

再來說說顏色。試駕車隊集齊了除 Baby Blue 外的所有五種顏色,我們分到的是藍色(搭配 20 英寸灰色輪轂)。這個藍色調的很有運動氣息,如果再把後視鏡噴成銀色,你騙路人說它是理想 ONE 的「高性能版」,也絕對有人信。這種藍是李想本人的癖好之一,但如寶馬、奧迪、沃爾沃等豪華品牌的中大型 SUV,也都提供了類似的藍色作為高性能版或運動套件版的主打色。

不過,我更喜歡理想 ONE 的灰色。在室外,灰色理想 ONE 的光影效果非常好,極具金屬感。

白色和灰色的受歡迎度最高,按照理想給出的數據,這兩個顏色加起來,佔了預定訂單量的一大半。

在中大型 SUV 的外觀設計裡,「氣場」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奧迪 Q7 的換代就是輸在了這方面。那麼理想 ONE 呢?我覺得做得還不錯。在路上跟在它後面,能讓你感覺到這是臺豪華車,貫穿式尾燈的實際觀感也很漂亮。

至於前臉,我從中看到了沃爾沃 XC90 和凱迪拉克XT6 的影子。

試駕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 Q7 插隊,理想 ONE 和 Q7、X5 同框的樣子你可以感受一下:

我和同車的理想工作人員達成的共識是,理想 ONE 的姿態是很棒的,不管是靜態還是跑起來。

增程系統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體驗

增程系統用起來如何,應該是理想 ONE 試駕大家關注最多的地方。

再囉嗦一下這套增程系統的邏輯:任何情況下,都是由電機提供動力,增程器只負責發電。電機動力來源於電池組存電或增程器發電。

目前的理想 ONE,有兩種工作模式,分別稱之為「增程模式」和「混動模式」。兩個模式的差異,主要是增程器的介入時機。「增程模式」適用於有家充條件的用戶,優先使用電池組電量,「混動模式」適合沒有家充樁的用戶,主要由增程器發電提供電能。

工作邏輯如圖:

試駕全程不到 300km,因為在電量低於 60%時無法啟動增程模式,所以我們去程用混動模式,回程用增程模式。這樣的安排,能在整個過程中體驗到純電行駛、低電量行駛等不同工況。

出發時,車子處於滿電滿油狀態,儀表盤上顯示純電續航里程 175km(電池電量 97%),增程續航里程 595km。

理想 ONE 的儀表盤上會分別記錄純電行駛里程和電耗,以及用油發電的行駛里程和油耗。

設置為「混動模式」,打開空調,試駕開始。在這個模式下,電池電量達到 70%左右時,增程器開始介入工作。

根據我的記錄,純電行駛 30.8km,消耗了 21%的電量,此時剩餘純電續航里程為 136km,表顯電耗 19kWh/百公里。這 30km 基本為暢通的城郊道路(有一些紅綠燈),作為一輛 2.3 噸重的中大型 SUV,理想 ONE 的電耗控制還不錯。

當電池組電量降到 70%左右時,在隨車工作人員的提醒下,我發現增程器「如約」開始啟動發電,和電池組一起,為前後雙電機提供動力。此時儀表盤也開始記錄油耗數據。

在這個階段,電池組電量會進入維持階段,但它也參與放電,電量的維持,得益於動能回收,以及增程器向電池組充電。

上午的試駕共行駛了 127km,其中,「燃油行駛」里程 92km。此時,純電剩餘續航 114km,燃油剩餘續航 515km。

這一段高速試駕,解答了一個問題:在電量相對充足的情況下,理想 ONE 的高速油耗如何?我們試駕下來的答案是,百公里 7.7 升。

下午的試駕,我們全程使用「增程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會盡可能地純電行駛,直到表顯剩餘電量降低到 17%(實際剩餘 30%),然後增程器介入,向電機輸電,同時把電量維持在 17%。

整個下午,我們經歷了靜態拍攝、回程(包括 100km 左右的高速),儀表盤顯示,純電行駛 51.5km,百公里電耗 16.2kWh,燃油發電行駛 105km,平均油耗 8.1 升。

下午的試駕又解答了另一個問題:不充電、只加油,理想 ONE 的能耗水平如何?

我提供一個數據供參考。電量剛下降到 17%時,表顯油耗百公里 7 升,結束試駕時,電量仍為 17%,表顯平均油耗 8.1 升,這一段是高速+城郊道路,正好開了 100km。

由於試駕條件有限,沒有機會做更準確和細緻的油耗測試,請見諒。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僅通過增程器發電,是無法給電池組充入更多電量的(除非長下坡,動能不斷回收),這也就意味著,只有通過充電槍充電,才能讓電池組再次滿電。

這套增程系統的實際使用感受如何?

純電行駛工況就不說了,主要聊聊增程器介入後的感受。

我的感受和大部分類似:在大部分工況下,增程器的震動、噪音控制都很好,甚至在電量達到 72%、增程器開始工作時,我光顧著和理想的工作人員聊天,並沒有意識到它已經啟動了。

而在低電量下,增程器需要提升發電功率,來維持動力輸出和電池組容量,這時增程器負載變大,震動和噪音也會相對增大,尤其是在需要急加速時。這個工況下,可以感覺到增程器的動靜,但也在可接受範圍內,加上風噪和路噪的影響,整車 NVH 其實比大部分燃油車更好一些。

換句話說,我個人的感受是,增程器的震動和噪音,並不會對我的日常駕駛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這一點,要比我試駕之前的預期好上太多了。

但也要說一點,我們在車外靜態拍攝理想 ONE 外觀時,車子的動靜還是挺大的。

另一個問題:增程模式低電量時,整車動力表現如何?

其實在理想 ONE 的儀表盤上有一個細節:它可以實時顯示出當前能使用的最大輸出功率和最大動能回收功率。當電量在 17%左右時,最大輸出功率徘徊在 180kW 左右,接近 250 馬力。換句話說,如果只看數據,此時的動力水平相當於寶馬的 2.0T 高功率發動機,但它還是能提供沒有動力延遲的加速感受,百公里加速在 8 秒左右。

由於電池組還有一定的電量儲備,且沒有變速箱礙事,所以當你需要急加速超車或快速脫離危險路況時,整車反應不會像渦輪燃油車一樣有什麼遲滯。

理想 ONE 有前後雙電機,我觀察了一下車機大屏上的能量流示意圖,在低負荷工況下,這輛車更偏向由後電機輸出動力。

另外,在完全用油發電時,儀表盤上的電能行駛里程和電耗數據會被凍結。

理想 ONE 開起來怎麼樣?

這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我給出觀點:以 32 萬的價位來看,PP3 車的表現可以接受,不過確實還可以繼續提升。「好開」,是這輛車最大的特點,要知道,燃油車裡能做到這一點的可不多。

理想 ONE 的懸掛應對平整路面和小起伏問題不大,不過在較顛簸的路面上,就顯得質感略差,當然,這是以寶馬的標準來對比的。

懸架對路面的反饋不會過多的傳遞到方向盤上,整車的底盤調校以舒適為主。

懸架、轉向有舒適和運動兩種模式,在普通路面上,我覺得這兩種模式區別不是很大,但多彎路段駕駛時,底盤調整到運動模式,會讓人感覺支持更足一些。這個時候,理想 ONE 開起來不太像一個 5 米尺寸的大車。轉向方面,不同的設定並不會對應不同的轉向比。

剎車方面,理想 ONE 用了博世的 iBooster 2.0,剎車時不太容易感覺到動能回收制動和機械剎車的切換點。但在我看來,剎車腳感還有提升空間。

ONE 的動能回收有兩檔可調,即使調到「強」這個模式,動能回收力道也不算大,單踏板駕駛基本沒有可能,這個設定我覺得更像燃油車的駕駛感受,對於奶爸車定位來說可以接受,反而是單踏板駕駛需要駕駛員有一定的油門精確控制水平,如果處理不好,對於車內乘客來說並不舒服。

ONE 的「電門」踏板和不少德系車保持一致,用的是地板式而非懸吊式,對於長途駕駛時,右腳不至於太累。

駕駛輔助系統用起來怎麼樣?

理想 ONE 的駕駛輔助系統達到了 L2 級別,具備車道自動居中保持和自動變道的功能,但是理想並沒有給這套系統命名。

理想 ONE 的傳感器包括了一個毫米波雷達、一個前視攝像頭、12 個超聲波雷達,傳感器配置不算豐富。

整個系統的操作和交互模式(包括一些聲音提示)有些像特斯拉Autopilot,操控撥杆位於方向盤後的右側。

它和 Autopilot 不同的是,不能在沒有道路標線的路口跟隨前車軌跡行駛,所以高速公路才是更適合它的場景。

理想 ONE 的設定邏輯是,在檢測到車輛確實位於車道中間時,才允許開啟車道居中保持,這個設定比 Autopilot 更穩妥,和 NIO Pilot 的邏輯類似。

系統留給駕駛員的脫手報警時間約為 15 秒。值得一提的是,理想 ONE 的方向盤採用了握力感應的方式來進行脫手檢測,實際駕駛時,你只要握著方向盤(甚至只需要三指),系統就不會給出脫手警告,而不像其他一些車,要持續給方向盤施加轉向力。

實際體驗下來,車道居中保持比較穩,是一套可用的 ACC+車道保持系統。其中,ACC 有七檔跟車距離可調,並且在開啟時,動能回收仍然有效。至於自動變道功能,在執行這個動作前,需要你自己觀察後視鏡,確定是否具備變道條件,然後打轉向燈進行變道。整個變道過程非常迅速,系統執行很乾脆,所以在變道前一定要確認安全。

不過,因為傳感器配置比較簡單,理想 ONE 的駕駛輔助系統,可能不會在將來拓展出更豐富、更高級別的功能。

另外提一個關於雷達的小缺點:在過收費站時,超聲波雷達檢測到收費島,會一直報警,如果想把這個聲音關掉,需要在車機上進行兩步操作。建議理想能在屏幕合適的位置設計一個快捷關閉按鈕。

空間、座椅:理想 ONE 最大的爽點

理想 ONE 是一臺以六座、大空間為賣點的奶爸車,所以在試駕時,我特意坐到二、三排進行了體驗。

先說第三排吧。它的座椅填充還不錯(理想對這一點進行過優化),靠背有兩三檔的角度可調,這一點非常好。把第二排座椅調整到最靠後的位置,我的腿會頂到二排座椅靠背,如果把二排座椅調到最前,第三排的乘坐感受就可以用「舒適」形容了,當然,這僅限於我不到 170 的身高。

另外,第三排有兩個非常寬大的扶手,同時還新增了 Type-C 充電接口,好評。

第三排座椅放倒後後備箱空間基本純樸,略有小坡。

橫向對比 XC90 和奧迪 Q7,理想 ONE 的第三排體驗我覺得是三個車裡最好的,不壓抑。

第二排的兩個獨立座椅舒適性也很不錯:

新增的軟枕我特別喜歡。軟枕和頭枕的固定方式如圖:

這兩個座椅,其實是理想 ONE 最讓我心動的地方,然而,我不是奶爸更不是奶媽,99%的時間都是自駕,如果買理想 ONE,很難有機會坐在第二排享受。

前車窗採用了雙層隔音玻璃,第二排的兩個窗戶是單層隱私玻璃,個人感覺第二排的隔音確實比前排略差一些。一個細節是,前排雙層玻璃的升降非常有高檔感。

另外,第二排有獨立的空調溫度、風量調節,並且帶有座椅加熱功能。但在一檔風量下,我還是覺得出風量有點兒大。

分給我的試駕車是棕色內飾的版本。這個內飾顏色在上海車展之後根據用戶意見進行了優化,整體配色感覺不像以前那麼「油膩」了,不過我還是更傾向於選擇白色內飾版本。

前排座椅的調節按鍵比較奇葩,腰部支撐調節是黑色按鍵,靠背和坐墊調節卻是銀色按鍵……

理想 ONE 還提供 7 座版本,不過據說超過 90%的用戶都選擇了六座版,消費者用腳投票,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七座版車型可能不太利於家庭和諧,坐在第三排,有一種被前兩排乘客拋棄的感覺,而帶有中央通道的六座版,才是全家其樂融融的場景。

ONE 的 12 揚聲器音響系統,在揚聲器罩上沒有品牌標識,但按理想的說法,是由柏林之聲供貨的。實際聽起來,我這兩隻木耳覺得音響效果還算比較不錯。

大屏、智能化表現如何?

這其實是我們的重點關注點之一,有鑑於此,我們會單獨用一篇文章介紹理想 ONE 的四屏交互邏輯和體驗,請關注極客汽車的後續文章推送。

兩個不確定性

試駕過 PP3 試裝車之後,我得出了文章開頭的兩個基本觀點。

但在我看來,對於理想 ONE 這款車,仍然有兩個不確定性是目前沒辦法驗證:

1. 正式量產版在做工方面到底會比 PP3 版本有多大提升?

2. 整車耐久性到底如何?主要包括增程器耐久性、底盤耐久性。

這兩個問題,要讓時間來回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這次媒體試駕中各位媒體老溼提出的問題,理想第一時間表示會進行繼續優化,這些問題也是我在試駕中遇到的,優化內容包括:

1. 方向盤質感

2. 換擋桿曠量

3. 軟枕和座椅皮革顏色的一致性

4. 中控屏 L 型區域快捷鍵的佈置和尺寸

5. 儀表盤顯示內容(通過 OTA 進行更新)

6. 語音交互性能

7.ADAS 控制邏輯,取消之前的 120km/h 最高限速

8. 懸架

9. 制動系統腳感

10. 增加感應尾門

最後再總結一句:

用 32 萬 8 的價格,你不能買到一臺完美的車,事實上,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完美的車,但理想 ONE 現在的表現,我覺得是對得起這個價格的。我期待理想 ONE 繼續小幅迭代,變得越來越好,也期待外界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這輛新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