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营销技术那点事儿】广告投放当中的数据监测

回顾广告投放过程中,是从媒体端发起一次“谁在什么开发者的什么媒体的什么广告位上产生一次曝光展示机会”,SSP 或Ad Exchange收到该请求后,根据业务请求分发给广告系统,由广告系统填充一个合适的Response返回给SSP/Ad Exchange,再传输给媒体端进行展示。在整个结算过程中,媒体、流量交易平台、广告平台都会根据自己的结算系统进行展示数据或点击数据的统计。

以ADXING广告行为例,其广告结算是按CPM或者CPC进行,所以作为结算依据的展示数和点击数需要的是一份“干净”的数据。也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HTTP的监测链接进行如下约束,以尽量保证数据质量

1. 必须由客户端发起,不可以服务器转发的形式发起;

2. 展示监控和点击监控的发起顺序必须符合逻辑,不能提前发起;

3. 监测链接需要包含广告传输过程中的必要字段以验证数据真实有效。

常用的检测字段如下:

a. OS

b. IMEI (明文或MD5, SHA1加密)

c. MAC(明文或MD5, SHA1加密)

d. IDFA (明文或MD5, SHA1加密)

e. AndroidID(明文或MD5, SHA1加密)

f. IP

g. Timestamp

其中,第3条当中的字段验证由广告平台进行替换后以response的形式返回给媒体,最终由媒体进行上报。

对于广告主而言,如果广告投放和广告检测工作都由一家公司完成,则很难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信任问题。由此也催生了一些专业的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如AdMaster、秒针等,他们将媒体上报的展示和点击数据,经过自身技术的ETL最终形成一份“干净”的、客观的第三方展示&点击报告,用于广告主与广告服务商的数据核对与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