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为什么会人会做梦?

做梦牵扯到方方面面,历来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甚至是文学家都有所研究,

我想好多人都有搜索【周公解梦】这个习惯(我妈有这个习惯)。

因为我们不能很好地去解释,为什么我会做梦梦到这件事情?

而这个梦到底有没有意义?

这里就简单提一下比较常见的几大理论和假设。

1. 满足你现在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愿望满足”算是大众比较知名的心理学梦境分析理论了,虽然学心理学的学生好似都不太满意。

啧。

他分析了他几百名病人的梦,然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你在梦中完成现实中的愿望和欲望,无论是怎样的梦,都是在直接或者代表性的完成你潜意识的强烈欲望。】

【黄粱一梦】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了,说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就做了一个升官发财走过一生美好的这样一个梦境。

那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挺喜欢一个人的,然后有天做梦你就梦到了和他结婚了,也许感情还没有到那个份上,但是你的潜意识显示出了你的一个愿望,就是你有点喜欢他,而这种喜欢用走近婚姻的方式来展现出来。

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在通过梦境分析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上屡试不爽,但是这个理论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很多人也持反对的意见,认为这并不是做梦的原因,这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你的潜意识,而不是你做梦的根源所在。

2. 梦是没有意义的。

你困了,所以睡了,但是神经元没有休息一说。

你休息了,神经元就放纵了,随意的跳跃,然后随意的激活一点东西。于是你看到的是一个个没有意义的片段,是你醒过来之后将这些东西组织成了一个故事。

于是这就是蛮流行的一个说法:梦是没有意义的大脑活动,是脑干和边缘系统的神经元们的活动的副作用而已。

3. 梦就是记忆从短时存储到长时存储时闪过的倩影。

2005年,张杰(音译)中一篇论文中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人无论醒着还是睡着,我们的大脑都在不断地存储记忆。

但梦只是一个暂时的仓储,我们的记忆把短时记忆搬到长时记忆的区域,而这些记忆便在我们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而梦就是这些记忆留下的影子罢了。

4. 达尔文进化论:梦就是一种想法的自然选择。

心理学家Mark Blechner认为,梦是创意的自然选择。

就是人的脑海里不断地思考,有很多靠谱的不靠谱的创意。

而梦就是试炼场,就是自然选择的丛林,只有最好的想法才能脱颖而出。

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具情绪化,往往有强烈的情绪在其中。

而梦就是要教会我们,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表现。

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醒过来之后,更倾向于负面情绪的感受,比如怅然若失……

5. 记忆的定时清理

1983年,Crick和Mitchison在《自然》上发表了短文,他们认为我们做梦就是想把一些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清理掉。

定期的删除一些无用的、不重要的东西。

把位置留给更重要的记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做梦就是为了忘记它。

这就很好的结识了梦的一个重大的特性:难以记住。

不过很难说服。

好了。

这就是几大靠谱不靠谱的关于做梦的理论。

你觉得哪个更有道理呢?

留言告诉我们吧~

祝你们能够好好睡觉哟~

啾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