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佛已在 心已往——南京牛首山佛頂宮

南京為六朝之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佛頂宮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遺址公園。2012年,南京投資40個億,打造了10.8平方公里的“天闕藏地宮,雙塔出五禪”、“一花五葉”雄偉壯觀的盛景。

新建佛頂塔與弘覺寺塔遙相呼應

牛首山上有一座始建於唐朝的弘覺寺塔,相傳是唐代宗李豫為“感夢而築”,如今這座塔高30多米,雖然經歷風雨外觀已經有些破敗,但仍能看出典雅的造型和古樸風格。而如今在牛首山建造的佛頂塔,高82.6米,這“天闕雙塔日照”未來也將成為遠觀牛首山的一道勝景。

牛首山佛頂宮自2月8日起開放禪境大觀,其華麗絢爛的空間造景給遊客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

整個佛頂宮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共9層,地下利用過去的廢舊鐵礦坑建設了6層,規模宏大,可以說在世界上的佛教建築中也是少見的。而這裡就是安放和供奉佛頂舍利的地方。

佛頂宮建築以供養為主題,共分為大小穹頂兩部分,寓意為外供養與內供養。

大穹頂長度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與牛首東峰呼應,又覆蓋在地宮小穹頂之上,象徵佛祖無量加持。小穹頂整體猶如佛祖髮髻,單個為雙手合十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供養。小穹頂基座為蓮花寶座造型,整個蓮花寶座共由象徵佛陀無量智慧的56座飛天菩提門,以及象徵吉祥如意的56根雲門如意柱組成,與小穹頂摩尼寶珠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聖意象。

佛頂宮內最宏大的是禪境大觀,它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建築總高為46.5米,內部淨高約 38 (41.2)米,空間面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

禪境大觀的核心是禪文化,由三個部分組成,佛出生的禪境花園、成道的禪境花園和中間的蓮花劇場,共同表現了佛祖一生的故事。沿著佛陀修行的足跡,讓人們感悟由釋迦牟尼人成佛的奇蹟。

佛頂宮中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穹頂,而是設計成天井式的上下直通空間,最中心的佛涅槃的臥像最為震撼,遊客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瞻仰。

玉宇翠綠千佛殿

千佛殿依照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來佈局,以代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舍利聖塔為中心,聖塔上的四波羅蜜菩薩、對稱於環廊四周的四方佛、慧門十六尊菩薩、四攝菩薩和八內外供養菩薩,立體呈現了佛教密宗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會的神聖場景。

千佛殿中心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聖塔。塔高21.8米,造型基於大報恩寺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造型,取象於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須彌山形中心柱,象徵了清淨莊嚴的華藏世界。

萬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層構成。地下第三層重點表現中國佛教文化,有兩條經文偈語走廊和十六幅絹裱工筆畫。地下第四層展現印度佛教文化,環廊內設有二十諸天,以及七面表現印度佛教教義故事漆畫。進入地下五層,其主題為佛陀本生與舍利文化,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多媒體視頻、十幅賢劫十六尊瓷板畫,以及八大靈塔和相關實物展陳。

2008年7月,從南京大報恩寺遺址長幹寺地宮發掘出土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高1.1米、寬40釐米,是當前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阿育王塔。塔身內供奉有兩套金棺銀槨,其內有 “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十顆”等稀世佛教聖物。專家介紹,南京的佛頂骨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枚,

陝西法門寺發現的是釋迦牟尼佛指。

佛頂宮內最震撼的是原南京宋長幹寺(明大報恩寺)出土的阿育王塔中的佛頂骨舍利,此是世界現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

瞻仰佛頂宮

釋迦牟尼講經

釋迦牟尼磐涅圖

銅版西安大報恩寺

禪意佛說圖

十二生肖守護神

屬兔的守護神文殊菩薩,夏居五臺山,冬居南京。

佛龕眾神

百姓的供奉

佛寶,法寶,僧寶,指引導眾生如實了知事物的本質,解脫生死煩惱的佛法、教法。佛法無垢清淨、希有難得、不可思議,故稱為寶。

【本文圖片來源國家人文攝影網作者,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