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宅有所学,在家也能汲取前人的营养,循序渐进变学霸

学期伊始,大家都立下了新学期的宏图壮志,立志做一名学习知识、目光坚毅的教育学人。



在家学习的时光给我们带来了静心读书和汲取知识的契机。

教育管理专业推荐书目

01

《管理思想史》


作者:【美】丹尼尔·雷恩等著,孙健敏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思想史》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入门书籍。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始终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目的是为了证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都是发展演变的,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和各种有关组织的设想是如何随着经济、社会和政治准则及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丹尼尔·雷恩对有重大贡献的管理学者的活动背景、思想和影响加以研究,以此来说明管理思想从最早的非正规时代起,一直到当代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的管理学研究更注重于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研究,现在转向为重视研究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02

《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


作者:【美】斯科特著,姚伟、王黎芳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一书讨论了各种制度理论之间的异同,评述了关于组织的制度研究的历史以及最新进展.并明确了其将来的研究方向。本书所提出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制度的三大基础要素以及制度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评述了经济学,社会学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探讨了符号、关系、惯例、人工器物等对各种制度安排的传播。讨论了组织场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对制度理论、组织理论和组织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03

《教育管理学:理论·实践·研究》


作者:【美】霍伊、马萨尔著,范国睿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学:理论·实践·研究》阐述了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的发展。学校系统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得资源。学校存在着科层制与专业化的结构性矛盾。个体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理论流派为探讨学校个体的需要、目标、信念与动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中存在着权力与政治矛盾;学校组织文化与氛围在学校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学校决策模式的作用、价值与适应范围不同。学校效能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关注点,尽管有关学校效能的观点不一,但追求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绩效责任制正成为学校改进的焦点。学校领导肩负着为学校效能负责、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等多重职责。


04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一书主要研究了几百年来一直困扰教育学界的“教育学是什么”的问题。系统批判了历史几种主要的研究框架及其教育学观。从文化学角度深入分析了教育学活动诸要素与定文化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比较了德国、美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传统提出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教育学的民族性格”、“教育学的理论品格”等重要概念和命题整个研究视野广阔、材料丰富、结构严谨、富于创见、对于确立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主及各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较大的方法论意义。


高等教育学专业推荐书目


01

《大学的理念》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学的理念》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地论述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在书中,纽曼对自由教育做出了新的界定,对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阐述自由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说明大学教育的实质、任务和理想。书中倡导的以古典人文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以注重理性的开发为主要内涵的自由教育理想,在当时及其以后都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02

《大学的逻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的逻辑(第三版)》,“大学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最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为此,大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北大改革争论得最厉害的时候,改革派张维迎适时的推出了这本书。张维迎的反对者说自己反对的不是改革,而是反对张维迎这个光华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用企业的逻辑去指导大学的改革,缺乏人文关怀的大学,被市场经济腐蚀的大学是不能成为保持独立人文尊严的好大学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让人想起很多组词语:发展与生存,关怀与竞争,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感性与理性,企业与大学,企业逻辑与大学逻辑……二元对立不统一,正是当今普遍弥漫的内心矛盾所在。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完全的一分为二,只有当能力不够的时候,只好单纯的一分为二,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这不是一个信念坚持不坚持的问题,而是够不够智慧的问题。统一不了,就会痛苦,那就是进步的坎。


03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出版社:杭州大学出版社


伯顿·克拉克曾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高等教育和社会学教授、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从组织的观点考察高教系统,对高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伯顿·克拉克从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组织视角出发,以工作、信念、权力三者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要素并据此分析高等教育运行的规律。从全书的结构来看,作者将知识作为研究的端点,按照知识分化的逻辑和管理的维度取向把高等教育系统的要素以及要素的整合、变革、规范有机地组织起来。各个部分的组织也是沿着自下而上的路线,知识教学和研究——专业——工作单位结构——控制——目的,路径非常清晰。以自下而上的视线研究高等教育系统,把高等教育系统看成是围绕知识和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学术组织,有力地说明了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以学术和学科为取向。


04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


作者:【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绪译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全书提出了以下四个主要问题:1 民族国家上升到主宰高等教育的地位,但是当代有一个回头走向早期文艺复兴的普遍主义的运动。普遍主义正在前进,而且将继续前进。2 在高等教育内部,坚持传统和要求变革之间的争夺,以及在变革内部要求优秀和要求平等之间的争夺,每一方都在强化。3 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道德行为,旧时的规范的控制作用削弱。作者认为需要新的规则和机制,用更加明确的契约和更加公正的学术法律制度取代行会的规范和实践。4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什么是合适的高等教育使命和高等教育未来的课程发生争论。作者提出了具有几种模式和不断扩展的职能的“多元高等教育”模式。本书主要涉及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一系列政治的和学术的斗争中所发生的转变,描述了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发展过程以及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05

《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


作者:【美】罗伯特·伯恩鲍姆著,别敦荣译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伯恩鲍姆,美国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迈阿密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全美中学后教育行政与拨款中心副主任,纽约市立大学副校长,新泽西州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威斯康星大学奥西科士分校校长。本书分析了大学的要素作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大学组织模式,对提出的四种模式进行分析与综合,并提出大学管理人员通过运行中的组织过程对大学发挥影响的方法。本书中大学的领导是贯穿始末的重要问题,基于大学的组织特性,大学的领导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领导的特征。如何使大学的领导趋于有效,可以考虑控制性的领导与管理,领导者的复杂化与正确学习平衡管理。作者的思想对于研究大学的领导问题有借鉴意义。


小学教育专业推荐书目


01

《教学设计原理》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涅吸收了信患加工心理学的思想也吸收了建构主义的心理学思想,还进一步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新体系。由于现代心理学能够适当地解释课堂内发生的大部分学习现象,包括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此,教学设计便开始扎根在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土壤之中了。加涅在推进现代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他的代表作无疑代表了20世纪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最高成就。


02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著名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出版后得到课程专家、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的一致好评。本书资料丰富、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时有洞见,作者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审视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框架,为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03

《爱弥儿:论教育》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本书中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同时要通过阅读要对卢梭教育观点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思考。


04

《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值得阅读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推荐书目


01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七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心理学经典著作,其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40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以一个专业人士的眼光看待这些仍炙手可热的历史研究。


02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读物。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


03

《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 (第2版)


作者:【美】迈克尔·J·弗朗等著,张大均等译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对推动我国学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适合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阅读。《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第2版)》探讨了学生希望感、学校感恩、情绪调控、学业自我效能感、学生投入、生活满意度、同伴关系、心理韧性等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及发展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为我们呈现了积极心理学在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美国等国学校情境中的应用。


04

《什么是心理学》


作者:【美】艾伦·帕斯托里诺等著,陈宝国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轻松,简洁,富有趣味性。相比于《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更加简要清晰,受到大一新生们的青睐。该书介绍了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之间的差异,与心理学相关的职业以及心理学应用实例等。该书通过将心理学理论同作者咨询案例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我们一一讲述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05

《登天的感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该书为心理咨询的经典入门之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或许确实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吧……本书娓娓道来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在哈佛大学所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及个人督导的经历,他在书中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