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柳宗元:我拍个“马屁”而已,你们也要选入教材

引言:

古代以雪为题的诗词中,柳宗元的《江雪》必然要占据一席之地:

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皑皑白雪,厚厚地覆盖在山水之间,人迹罕见、鸟兽绝踪,只有一位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驾着一叶扁舟,在江上独钓。柳宗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雪独钓的水墨画,意境深远,画面空幽,王维的诗中有画,亦不过如此。


柳宗元之诗文

柳宗元存诗不过百余首,然而他却能够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中脱颖而出,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很大原因是因为他那独树一帜的山水诗、与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苏轼称柳宗元之诗属于“枯淡”,这个枯淡,是外表看起来枯但里面非常饱满、看似平淡读起来却非常优美,和陶渊明是一种诗风。

此评价不可谓不高,虽然柳宗元的诗歌作品已能“笑傲唐诗”,但他的散文成就,更在诗歌之上,这也是他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之中,只有韩愈、柳宗元是唐朝人,他们二人的文学主张也非常相似,柳宗元积极的参与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的思想。




简单来讲,就是摒弃骈文只注重华丽的辞藻,而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他们认为,文章无需引经据典、追求形式,最主要的是言之有物,将自己欲表达的道理和思想说清楚,明确地传达给读者。

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定然是对古文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中人之资,若想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还要兼顾骈文的音韵对仗,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因为世人偏爱骈文的形式,故而造成了大部分文章空洞无物的弊端。

可是也不能单纯的否定骈文这种形式,只是驾驭这种文体除了需要上上之才,还需突来的灵感,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成就一篇优秀的骈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曹植的《洛神赋》,皆是千古难得一见的佳作。


当然,韩、柳之辈,亦是上上之才,他们的散文,能够阐明事理,兼顾声韵文采,不愧大家之名。

柳宗元被贬永州

尤其是柳宗元,他才华横溢,在二十一岁的时候,便登进士第,五年后,又第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官虽小,但非博才之人不能担任,诸如白居易、元稹都担任过此等官职。

何况此为天子近臣,晋升之路一片光明,柳宗元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之后他不断擢升,在贞元十九年,他被升任为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即位之后,重用王叔文等人,而柳宗元素来受王叔文看重,是力主革新的官员,他因此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

三十余岁的年纪,正六品的职位,可谓春风得意,就在柳宗元准备施展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时,王叔文一党尽数遭贬,柳宗元也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遭贬谪,降为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成了偏远地区一个闲职小官员。


从朝中大员到偏远州郡小官,不过短短的数个月,若说柳宗元心情不郁闷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谪居永州的日子里,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烦忧,此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游记,如《永州八记》。

虽然没有实权,但与当地官员日常的交游应酬还是避免不了的,一日永州刺史建了新别墅搬家,柳宗元受邀前往,并且他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来恭贺领导乔迁之喜,韦使君便是韦宙,时任永州刺史,乃柳宗元的顶头上司,这其中有几句赞扬的话,堪称“拍马屁”的典范之作:

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

从您修建的这栋别墅,就能看出您的志向。您依地势建造胜景,难道不是想因袭当地的民俗来教化百姓吗?铲除野草灌木,保留好花好草,不就是想铲除惩罚凶恶残暴之人,而弘扬善良仁义的君子吗?挖开淤泥疏通水渠使泉溪清澈流淌,不就是想反对贪污陋习,提倡公正廉洁吗?登高而望远,难道不是希望家家户户都安定富裕吗?

所以说,领导您建这个新别墅,难道只是为了观赏风景吗?这是想通过建别墅,来启发接替您的官员,明白治理这个地方的道理,让他们能够以小见大,延续您的治理政策,维持本地百姓幸福安乐的生活啊。

最后柳宗元请求将这片文章镌刻在石碑上、镶嵌在墙上、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柳宗元高妙的“马屁”

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所写,这话是来恭贺的宾客所说的,然而能够从一个搬家建房子的小事,与领导建立功德、治理政策产生联系,并且事理契合、宛若天成;言语凝练、铿锵有声,这是一般的文人能够联想到并说出的吗?

最后柳宗元提议,将他这篇夸赞韦宙的文章刻在石碑上,作为继任者的楷模,想必韦宙也是听得舒坦无比,不得不说,柳宗元的情商还是非常高的,也难怪他之前能够平步青云。当然,这并不是谄媚奉承,韦宙在永州为官期间,的确颇有善政,柳宗元不过是借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柳宗元一生创作诗文六百于篇,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谪居永州时所作,因此,这段贬谪生涯,带给柳宗元文学成就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在一次说明:

“悲剧的人生更能带给艺术家创作的灵感”这篇《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后被王力先生收录在《古代汉语》(第三册)中,成为了许多高校古汉语文学专业的教材。

另外,官员文人之间互相赠文在当时实属常事,这就好似如今朋友结婚、乔迁、生日随的份子钱,是一种祝贺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古人比我们更加风雅罢了,而好友之间赠文,定然要说一些好听的话,此无可厚非,这并不能认为是作者没有风骨。怪只怪,柳宗元才华太高,这类文章也写得如此清新脱俗,被世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