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歷史悠久的河南方言“中”


歷史悠久的河南方言“中”‖老家許昌

文‖應軍

話說孔子一行人,走過孔學潭,口渴難耐,就想找些水來。他們想,在南面的村莊,肯定能找到水,不由得加快腳步往前趕。

到了村莊旁,見一對父女正準備打水,孔子就命子路上前施禮,求讓他自己打些水。

姑娘聽後,只是點了點頭,把挑水的扁擔往井口上一放,並不說話。

子路不解地問:“這是怎麼回事呀!不讓我打水嗎?”

姑娘搖搖頭,還是一言不發。子路更糊塗了,問顏回到底是怎麼了,顏回也不理解。

這時,那個做父親的開了腔:“我姑娘這是同意你們打水。”

“把扁擔擱在井口上,不是擋著不讓打嗎?”

“不是,你們不懂得,這表示一個字。”

“什麼字?”子貢和顏回異口同聲道。

“這井代表一個‘口’字。若你們眼前井口豎放一扁擔,應該表示什麼字呢?”

子路還是搖頭,顏回說:“難道是‘中’字?”

“對,還是這位文質彬彬的說得對。”

“我們還不太明白,中字,該是何意?”顏回問。

“我們這裡人把‘可以’說為‘中’,明白了嗎?”

“啊——”子路很吃驚,然後笑起來,大家也都笑了。

那位父親接著說:“老遠看見你們像有學問的人,特意為難,抱歉,抱歉!”

這一次,師徒們真長了見識。

隨後,父女倆親自打水,又把水燒開,恭恭敬敬地讓大家喝,大家感覺這一次喝的茶,比往日的更甜。

到現在河南大部分人還仍然把“可以”說為“中”,歷史可謂悠久了。

【作者簡介】應軍,網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民。愛好文史,數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IC photo,版權歸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