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对话渭南 静守初心 勤恳耕耘——专访田转妮

对话渭南 静守初心 勤恳耕耘——专访田转妮

田转妮,富平县老庙初中语文教师,常年担任班主任。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教育这片沃土,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育人,踏踏实实成长,赢得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赞誉。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辅导教师、富平县教学能手、富平县模范班主任、富平县教学常规先进个人、富平县师德演讲优秀奖等各类荣誉。

你觉得老师对学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记得上师范的时候,校门两边写着“面向农村小学,培养合格教师”。其实当时我挺失落的,农村两个字挫伤了我因为考上了师范,内心那份小小的骄傲。不曾想,毕业至今,我一直工作在农村学校,且乐在其中。我们教室前面的标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了教师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这八个字的含义,也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那份担当,深知自己从事的行业是多么神圣,不可有一丝懈怠。人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的过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对一个已入学的孩子来说,其受教育的主要地点则是在学校。其中,老师对他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与学生“有效接触”时间远远多于家长,因此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所以,我们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又无可替代的角色。一位优秀的老师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只是“之乎者也”的传播者,更是“真善美”的携带者,要用智慧的头脑去教育他们,要用睿智的思想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他们认识他们,要用充满爱的双手点亮他们的梦想。人们常说,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一点不假,一株优势的苗子,如果得不到好的栽培,很快就会埋没在荒漠之中而枯竭。所以,对于一个尚未成才的学生来说,遇上一个好老师是何等的重要。根据我教育过程中的反思以及有经验的老师的交谈中,我体会到,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

(1)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他们将老师作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将目光集聚在部分学生身上。

(2)老师们在施教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对优生和差生,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与贫困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袒。不要冷落学困生和学困生的家长,甚至要多花学时间和精力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对贫困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避免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

(3)扮演好教育工作者这个角色,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与热情。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爱自己的学生。正确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其缺点应大胆的批评,帮助其改正;对其优点应及时指出,给予表扬。

(4)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时刻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所以,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将消极的情绪带到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5)孔子在关于教师的论述中提到“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就要求我们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学生暂时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先做到。

(6)孔子还说教师应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增加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问题仔细解答,不感到厌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对学生认知真理、评判是非,怎样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怎样去百折不挠、临危不惧,怎样去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我觉得这些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7)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而不是零部件的加工厂,我深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独立思想的鲜活生命,他们需要的是床在生活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给方法远比精雕细琢更重要。

总之呢,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自信的孩子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自卑的孩子需要老师的鼓励,自闭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开导……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作用有时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潜力,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只要加以挖掘与培养,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张扬个性、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奋进。

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这些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老师们自身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和知识的渊博程度等,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根本性。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当下很流行一句话,叫做“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很明显已经为我们语文老师指明了语文教学的大方向。我们这边孩子相对来说基础稍差一些,阅读资源相对来说也较单一一些,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丝毫不减。学校图书是每天对学生开放,孩子们可以去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利用每天下午半小时固定的阅读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要求孩子们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学校每学期都会评选在语文阅读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老师和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以书为友温暖生命体验,读书动笔记录生活感受,背诵经典丰富知识积淀。

国家大力推崇国学经典,作为语文老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是推动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他不能淡化,更不可以消失或被取代,我很支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国学教育这一举措,而且我会努力的把它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中国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华夏5000年历史的智慧和精髓,它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根本,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国家的整体素质。所以,加强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内容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各方面的优秀品质。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有与人为善,诚实笃信,三省吾身,豁达大度的修身之道;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这些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对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内心深处埋下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长大,这些思想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学生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十分需要理想主义的引导,让学生学习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对《论语》的讲解,细细体会,明白人有理想才有目标,有了奋斗目标,动力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会发现自己要实现理想的欲望越来越强。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有个近期目标就有了重心,再也没有其他心思。当然,树立一个崇高又正确的方向,是当代中学生最迫切的任务,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民族的文化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正所谓“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尚书》、《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学生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断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因为它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不能否认,时至今日,他们中仍然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领悟,人文历史等五大文化,对于现代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未成年人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未成年人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此文章转自:FM1026渭南新闻广播 | 对话渭南)

渭南新闻广播 | 对话渭南主持人: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