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内讧!逼宫!】无人驾驶融资记录保持者,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

RoadStar.ai——星行科技,去年官宣A轮融资1.28亿美元,创下无人驾驶单轮融资新纪录;现如今,这家曾经的明星无人驾驶公司创始人四散,投资方仲裁清算,办公室关门……昔日风生水起的行业明星公司转眼倒下,究其原因着实让人唏嘘:

死于内讧、终结于投资方逼宫!

现如今,“孤木难成林,合作造共赢”的商业运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利益至上的人性本质又不得不让企业面临“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尴尬场面。最初相互吸引,同舟共济渡难关;后来出现分歧,同床异梦出裂痕;再后来矛盾升级,同室操戈难调和;最后分崩离析,同归于尽终毁灭。”股东关系处理不好,“四同”定律在劫难逃。

2011年美团获得阿里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这笔钱助力美团在2012年的团购网倒闭潮中活了下来。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股东为腾讯)在资本的撮合下合并。王兴鉴于滴滴快的合并后阿里、腾讯同时成为新公司股东的成功案例,曾专门拜访了马云,希望美团点评能同时获得阿里、腾讯的支持,但却被拒绝。阿里认为滴滴快的合并是个失败案例,不会再让这种错误发生,并要求美团在阿里、腾讯之间二选一。最后的结果是美团选择了和马化腾做朋友。

是什么导致美团放弃了自己的老搭档,而选择了新朋友呢?王兴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腾讯不管是创始人的个性、整个团队的气质,还是业务战略,它是能更好和别人结盟的。”股东之间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究竟要如何与股东相处呢?

一、确认过眼神,选择对的人

要想未来跟股东拥有良好的互动关系,首先是清楚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身份:

1、资源承诺者:只承诺投入资源但不能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先给予项目提成,而不是股权,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只有通过长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才能实现。

2、技术等方面的兼职大咖:一边干着其它全职工作一边帮公司干活的人正常就应该拿工资。如果是一定要给的关键岗位,可以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仅拥有分红权的股份。

3、天使投资人:对于只出钱不出力的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避免投资人不全职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但却占据团队过多股权。

4、早期普通员工:不要给早期普通员工发放股权。因为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有限。

二、设立紧箍咒,重视公司章程

西游记唐僧团队,孙悟空本事最大,观音怕唐僧管不了他,于是在孙悟空头上安置了紧箍咒,这便是制约机制。

那股东之间的紧箍咒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很多人都不重视的公司章程。单纯照搬照抄的公司章程缺乏对于规则和可能出现问题的个性预案,一旦股东关系出现问题时,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因此在起草企业章程或合作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司章程可规定不按出资比例分红

通常情况下,股东一般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如果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也可以有其他分红方式,如平均分,对持有后配股、优先股等股份的股东给予差别待遇,限制分红等。

2、公司章程可限定股东表决权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通常情况下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公司章程可对部分股东的表决权进行限制或规定各股东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比如京东的第一大股东是腾讯,其持股比例18.1%,拥有投票权4.4%;刘强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5.8%,但拥有82%投票权。这意味着,刘强东虽为第二大股东,但对京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3、公司章程可限定股权转让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依法转让其股权,但为了保持公司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几年内不得对外转让股权、限制股权转让的范围等。

4、公司章程可限定自然人股东资格的继承

通常作为股东的自然人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继承股东资格,但对于具有人合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来讲,股东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故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不能继承股东资格。

5、公司章程可就重大事项予以特别安排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处置重大资产(如对外转让或受让重大资产等)、对外提供担保等事项,而这些事项直接涉及到股东的切身利益。股东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可就公司重大事项的处理、表决等作出特别的安排,如规定公司处置一定数额以上的资产时,必须召开股东大会并由股东大会进行表决等。

6、公司章程可明确经理等高管的职权

公司除股东外会设有经理、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更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股东如果希望能对高管,尤其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等有所制约,也可对他们的职权在公司法的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明确。

三、建立道德公约,预防冲突升级。

道德公约,创业者往往都是朋友亲属,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约法三章,遇到冲突时,最差要遵守道德底线。

股东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如何去处理?柳传志说:“要明确责权,该给的一定要给,该要的一定得要。提出想法时要注意分阶段、分步骤,把握时机。”

面对短期的业绩状况,股东们应更专注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经营过程中公司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为股东决策提供依据;发生矛盾时要先控制情绪再找出问题所在,建立合理的股东决策机制,让股东有序发声。

企业股东团队和睦与否,关键取决于大股东的胸襟与人格魅力。股东之间明确责权、优势互补、彼此信任,做事情目标一致,重视规则,遇到不同意见理性思考、求同存异并能最终达成共识。有了这样良好的基础,股东合作就一定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