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公司」均胜电子百亿“蛇吞象”并购余波:股价震荡 财务承压

近日,汽车零件供应商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以下简称“均胜电子”)公告称,均胜电子已将近期收购的日本高田公司(以下简称“高田”)TKTDQ.PK资产与KSS公司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公司。自收购交割日起,均胜安全已获来自德国大众等车厂新订单约50亿美元。

时间回溯到去年11月,均胜电子因公告称将花费超百亿元并购陷入“气囊门”丑闻的高田部分优质资产而为外界所熟知。对于涉资百亿元的“蛇吞象”式收并购,近日均胜电子公共传媒部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并购的前提肯定是高田安全气囊出现了问题,像高田这样好的公司,如果不是因为召回事件,我们没有机会购买其优质资产。并购本身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自身努力,很难进入到核心供应商的序列,而并购却是很好的机会,至于并购中面临的挑战则主要涉及到整合、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

记者注意到,随着收购事项的持续推进,均胜电子出现了营收规模快速增长但盈利水平不断下滑的现象。数据显示,2017年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266.06亿元,同比增长43.41%;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减少12.75%。2018年一季度,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69.85亿元,同比增加7.03%;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减少85.04%。

针对此情况,上述公共传媒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整合过程中,解决问题需要付出成本,整合对业绩的贡献也需要时间跨度,可能两到三年之后才会逐渐体现出净利润、毛利率等方面的增长。”

百亿并购后业绩承压?

近日,均胜电子对外发布了一则资产整合的最近进展。根据公告披露,均胜电子2016年收购美国KSS切入汽车安全领域,2018年4月完成购买日本高田除PSAN业务以外的主要资产。

目前,均胜电子已将KSS和高田的优质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并设立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进行两级管理。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消息公布前一天,之前股价走势较为平稳的均胜电子却突遭暴跌,外界认为,这或许与均胜电子耗资百亿元收购高田气囊大部分资产有关。对此说法,均胜电子公共传媒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否认称:“主要是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跟部分股价遭腰斩的企业相比,我们此前股价一直比较平稳,近期的跌幅也相对并不明显。”

今年4月,筹划近一年的收购事项终于尘埃落定,均胜电子斥资15.88亿美元接盘高田优质资产。均胜电子方面多次对外强调称,均胜电子收购的是高田的优质资产,而不是高田公司。“高田气囊不在我们的收购范围中,它所涉及的召回问题、赔偿问题都与我们无关。”

不过,收购事项对均胜电子业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数据显示,2017年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266.06亿元,同比增长43.41%;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减少12.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减少111.67%。

均胜电子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2017 年是很有挑战的一年。“KSS在2016年获得的近 50亿美元订单在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但新产品量产爬坡导致毛利润率出现下滑;另一方面为高田项目的推进,为交易完成后的顺利整合KSS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出现了若干计划外费用;美国政府年底的突然税改,也超出了我们的预计,带来了一次性的损失。”

2018年一季度,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69.85亿元,同比增加7.03%;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减少85.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减少92.18%。不过,一季报预计2018年上半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20亿~250亿元,归母净利润4亿~5亿元。如此一来,2018年第二季度均胜电子的归母净利润将达到3.7亿~4.7亿元,创历史新高。

而根据均胜电子6月30日发布的《关于子公司Joyson KSS Auto Safety Holdings S.A.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后续进展公告》,上市公司以5.5亿美元出售了均胜安全30.78%的股权。而均胜安全为KSS母公司,以及拥有高田气囊大部分资产。外界认为,上市公司核心资产由均胜安全持有,出售该部分股权,客观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债务压力较大。

“外界对公司业绩承压的传闻,我们近日也在公告中进行了说明,公司目前整体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公司控股股东均胜集团有限公司资信状况良好,资金周转正常。”均胜电子公共传媒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作为上市公司,收购对业绩方面的影响,半年报中会有所体现,一切以相关信息披露为准。

加码并购风险潜存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借壳上市开始,均胜电子资本运作金额高达200多亿元,按照每次并购时的披露,这些收购资产每年应该可以带来超过10亿元的利润。然而几年下来,均胜电子业绩却呈现出恶化。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4年的均胜电子前身是一家以汽车功能件为主业的零部件企业。2011年至今,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日本高田资产(PSAN业务除外)。

“对外并购模式给均胜电子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由于并购带来的产品线较多,无疑加大了并购后的企业管理难度,这会导致业务的协同效应难以完全发挥。同时,大规模并购产生了大量的商誉,公司面临着较高的商誉减值风险。此外,并购后的投入和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压力。”联讯证券分析师王凤华提出。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均胜电子加大了并购步伐。2016年4月29日,均胜电子分别以现金14.40亿元、1.02亿元收购TechniSat Digital GmbH 100%股权、EVANA Automation 100%股权;6月2日,以现金60.91亿元收购KSS Holdings Inc. 100%股权。这三项交易合计耗资76.33亿元,带来商誉68.39亿元。

并购完成后均胜电子的商誉高达74.68亿元,是2016年净利润的16倍,一旦商誉有所减值,公司将面临亏损风险。针对此问题,均胜电子公共传媒部相关负责人坦言称:“并购对商誉这块的影响肯定是有的。”

同时记者梳理发现,2012年~2017年均胜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58亿元、61.04亿元、70.77亿元、80.83亿元、185.52亿元、266.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2.89亿元、3.47亿元、4.00亿元、4.54亿元、3.9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68%、19.09%、19.57%、21.65%、18.85%、16.39%;净利率分别为3.86%、4.73%、4.90%、4.95%、2.45%、1.49%。

对于公司当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均胜电子公共传媒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过程中,解决问题需要付出成本,整合对业绩的贡献也需要时间跨度,可能两到三年之后才会逐渐体现出净利润、毛利率的增长。”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频频,今年1月底,罗兰贝格携手金融服务公司拉扎德发布报告《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2018》,特意点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的挑战。据了解,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供应商盈利已经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转型时代将面临五大变革挑战:增长停滞、重点技术加速变革、掌握软件能力成为新兴竞争环境下的必要条件,硬件通用化、通用型零部件供应商的估值水平面临压力。

“通过外延式发展,均胜电子可以将海外优质资产与公司现有业务资源有效融合,将各项先进技术与中国市场充分结合,大力开拓国内新市场新客户,努力发挥协同效应,享受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联讯证券研究报告表示。不过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均胜电子也面临一些挑战。尽管并购使得公司的营收规模出现快速的增长,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却不断地下降。此外,从短期看,收购后业务之间协同效应并没有很好地显现,国内客户的开拓进度也不及预期。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