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农创】玩转大米,传统农耕乡村变成知名旅游小镇

台湾地区的台东县池上乡,通过著名的“秋收音乐节”系列活动,引发轰动效应,使得“池上米”再次闻名亚洲。池上乡也从传统农耕乡村,变成知名旅游小镇。

这时,另一个同样传统的稻米产区——彰化县坐不住了。尤其是彰化县的“中兴米”,原本它的市场比池上米大很多,眼看池上米风头压过自己,怎么办呢?

总不能学人家搞音乐节吧,玩抄袭岂不让人耻笑?再说中兴所在的彰化县是平原地区,田园风光远不及池上,打一样的牌明显是劣势啊。

经过再三商议,中兴决定从自家观光工厂“中兴谷堡”着手,引入生活美学空间的设计,将原先保守的风格改造成萌系的稻米博物馆。2016年底,谷堡全新开放。

停车场改造前

停车场改造后

游客留影

中兴谷堡的停车场正对一栋厂房的大幅墙面,是个很好的形象展示位。简单换了下涂鸦帆布就完全改变了画风,原先挡住视线的芭蕉树也换作低矮的树种。改造后在这里拍照留念的游客明显增多。

创意大米标志厕所

售票处的身高牌也是“米之创意”,120公分以下的儿童免票。

整个园区没做大的改动,仍旧延续欧式庭院风,只是新增一些趣味装饰。这栋建筑是内部私人住宅,并不开放参观,不过院内都可以随意闲逛。

园区内空地被分割成小块,将一部分中兴所用稻米品种分块种植。既做种植研究用,又是稻田景观,还可以做自然教育。

“中兴谷堡”是园区内唯一开放参观的建筑,虽已略旧但不影响颜值。外面只更换了新的招牌画布,内部软装全部旧貌换新颜。

中兴在当初准备建观光工厂时就定位为欧式基调,并没有采用常见的本土稻米中式风。一是为了差异化,二是因为观光体验所销售的米都是小包装精品米,这种米的消费群体主要是80后新主妇,欧式浪漫更讨她们欢心。

一楼改造前

一楼改造后

一楼空间不大,原先的口号和企业文化介绍换做创意装置:一盒盒各国稻米展示,黑米和白米组成大大的米字、NO RICE NO LIFE。

改造前的一楼,顾客都是一扫而过很少停留;改造后几乎每个人都会饶有兴趣地在这里观看、拍照。

热门拍照点:中间留白的米字

二楼“时光隧道”改造前

二楼“时光隧道”改造后

趣味涂鸦讲全球大米知识,代替枯燥乏味的“时光隧道”——企业发展史。

改造前

改造后

又一大热门拍照点。稻米馆?照相馆?傻傻分不清楚。

改造前

改造前

改造前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后

改造后

改造后

改造后

改造后的展区,用富有艺术感的、立体的图文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述本土大米的知识、文化,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生硬和枯燥,大人小孩都看得兴致勃勃。根本就是美术馆本美了,没有一点稻米的“土”气。

“无洗米”是中兴的招牌米之一,这里用垂挂的瓶子和灯光组合,宣传无洗米省水、营养的好处。

改造前的DIY教室

改造后

改造后

改造后的另一个工业风DIY教室

生活美学空间的设计感,在这样的环境里顾客感受更好。DIY活动也更加多种多样,观看传统爆米花、自己做米花糖、手做饭团、手绘专属包装袋等等,并根据季节做不同的室内外活动相结合。

改造前的商品售卖区

改造后

改造后的商品售卖区也变得更“好拍”了。商品种类也更丰富,除了各种精品稻米、米制品零食,还增加了可爱的“米抱枕”等周边衍生品。

旁边的饮品区提供招牌米咖啡、米奶茶、爆米香冰淇淋等等,都是独创口味,冰淇淋人手一支超受欢迎。

焕然一新的中兴谷堡,成为彰化平原新地标,也迎来亲子游的新热潮。孩子们对大米的热爱,也成为中兴最好的潜在客户。

总结:

都市人对大米之类的食物很熟悉,但对食物从农田到饭桌上的过程,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陌生,更遑论各地土壤的差别或是制米的过程等。

而中兴谷堡稻米博物馆呈现的内容不仅只是“米”的历史陈述,同时还蕴藏丰富的米食文化在里面,提醒人们感受文化中所隐藏的生命动力。夹带着浓厚的传承意味。

同时,场景式的萌系环境里,还有丰富的体验内容,不仅为当地带来大量客流,还让人与大米建立感情,这时,这里的大米想不火,都难!

作者:陶子(参见庄主·休闲庄园顶层设计研究院/分析师)

庄友会:高端、精准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战社群,会员来自一线庄园主、民宿主。只有庄主更懂庄主,让我们携起手来,实现信息共享、互帮互助、商业协作。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交流咨询、庄友会入会请加个人微信:cjzz-001

邮箱:elg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