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鱼塘装上“跑步机”,循环水养鱼产量翻3倍!

都说思路决定出路,把养殖模式稍稍改变一下,每亩鱼的产量就是别人的3-5倍了。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养殖专业户李允,就有这样的好办法,小编这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取取经。

给鱼池装上“跑步机” 鱼儿做起有氧运动

乌泱泱的一大片,个里面有100万尾鱼,李允是这百万大军的总司令。

37岁的养殖户李允,在池塘边上建起了10米长5米宽的格子,他把这个格子叫做流道,流道的底部有网,水是流动的,受水流推动,鱼儿在流道内做“有氧运动”。

流道养殖,简单来说就是池塘内循环养殖,也叫循环水养殖,主要就是通过流道,排污设施,增氧设施,组成的这么一个系统。一个个流道,就像一间间小房子,把鱼都集中在了一起,这样做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节约用药,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单产效益。

这是一种集中化工厂化养殖的一种模式,可以提质增效,打一个简单的比方,100亩水面,如果按照传统养殖模式,一年每亩鱼的产量大概在2000斤左右,总共就是20万斤,而改用池塘内循环水流道养殖的话,情况那就大不一样了。

李允告诉我们,产量是传统的3-5倍,最少可以达到50-60万斤的产量。

鱼塘水质提高 套种额外增收

相同的水面面积,养了更多的鱼,产量是提上去了,但是问题也随着而来,这么多鱼产生的排泄物又怎么处理呢?

粪便收集系统紧挨着流道,排泄物全被集中在一起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高密度养鱼带来的水质问题,而且池塘周围也可以种植果树和蔬菜,来增加收入。当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因为流道养殖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所以一定要保证池塘增氧及时。

目前,李允的流道养殖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鱼的品种有四大家鱼和鳜鱼、鲈鱼、黄颡鱼等特种鱼。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的领导来汉调研时,还专门到李允的养殖场参观,肯定了他的做法,认为值得推广。其实,流道养殖并不是新鲜事物,十几年前就有,但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铺开来呢?

省农科院水产专家舒新亚:既然是高密度养殖的话,它肯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我们平常说的“三高”的项目。它要推广的话,第一个需要有技术,第二个需要有投入,如果没有技术的话,养殖户冒然去开展这个项目,那很容易做垮,做得亏本。

艺高人胆大。说白了,流道养殖就是一种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高密度养殖,各方面要求比较高。当然,如果做好了,回报自然也比较大。所以,流道养殖各方面都不能马虎,特别是现在夏天来了,温度高了,水质一定要控制到位。

省农科院水产专家舒新亚:循环水需要沉淀过滤,有的还需要用活性炭吸附,紫外灯杀菌,然后用增氧机来增氧,很多很多一整套水处理。

来源 | 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