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揭秘好莱坞——“迪福斯”出世,派拉蒙案何在?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辛谈判和审批,迪士尼以713亿美元收购21世纪福克斯集团的交易3月20日正式生效。传统好莱坞八大再少一席,Netflix崛起,好莱坞格局剧变中走向新时代。“迪福斯”出世,其余好莱坞巨头们也各有依仗,中国的影视巨头未来会面临派拉蒙案吗?小编为您解读。

内忧外患,新闻集团抽身


2017年底,迪士尼正式宣布将要收购21世纪福克斯集团,消息一出,举世震惊。以多次成功并购起家的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第一次出售价值如此巨大的资产,原因何在?


NO.1 母公司实力不足,看衰市场前景


2013年受非法窃听丑闻持续影响的新闻集团,将新闻集团的广播电视和电影娱乐业务剥离,成立21世纪福克斯公司,下辖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福克斯有线电视网等公司。

剥离后的新闻集团,市值长年不足百亿美元,对于21世纪福克斯公司支持力度有限。稳步收购华纳集团的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市值2234亿美元,下辖环球影业的康卡斯特集团市值1800亿,新晋六大Netflix市值1566亿美元,华特迪士尼1641亿美元,索尼公司574亿美元。只有同样难兄难弟的维亚康姆集团117亿美元,旗下的派拉蒙影业出现被收购的传闻就不令人奇怪了。

近几年好莱坞影视制作呈现高投入大IP或者大热影片续集的趋势,对于资金和运作的要求增高。缺少实力雄厚的母公司支持,21世纪福克斯公司多项并购计划失败,竞争力逐渐下滑。全球票房收入长年位居六大后两位,让业务单一的21世纪福克斯公司更加乏力,长此以往将进入恶性循环,与其等未来被迫贱卖,不如将21世纪福克斯公司高位出手,BBC就认为,默多克在此时卖掉部分资产并不亏。

NO.2 继承人之争,胜负已分

鲁伯特·默多克与三任妻子育有4女2子,88高龄的他继承人问题早就被业界关注。2013年新闻集团拆分后,小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执掌福克斯娱乐版块,《卫报》称,小儿子詹姆斯·默多克与父亲之间存在诸多分歧,默多克认为詹姆斯未能妥善经营。

另一方面默多克大儿子拉克兰·默多克,曾经因为默多克丰富的感情史逃离家庭,被《纽约》杂志称为“不想当国王的男孩”,在2011年新闻集团非法窃听丑闻时期回归,并于2014年进入新闻集团,2015年担任21世纪福克斯公司联席董事长,他的弟弟詹姆斯担任CEO。

同时,他还一直主管剥离后的新闻集团。迪士尼收购完成后,鲁伯特·默多克表示,保留业务将会成立一个名为“新福克斯”的独立公司,未来两三年内“新福克斯”将和“新闻集团”合并发展。

默多克长子拉克兰·默多克将出任新组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老默多克将出任联席董事长,这意味着拉克兰已被指定为默多克商业帝国的接班人。而竞争失败的詹姆斯可能会投身自己的投资事业,业界有传闻他或将接替马斯克出任特斯拉董事长。无怪乎BBC认为,无论在家族还是企业中,两兄弟都将分道扬镳。

令人讽刺的是,拉克兰·默多克一开始反对出手21世纪福克斯公司,并且拒绝接手剩余的新闻集团,具体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了初衷,这就无从得知了。

NO.3 福克斯再转型,轻装上阵


做出出售决定的2017年,福克斯公司2016财年主要营收来源的新闻频道,并未参与此次收购。放弃了影视业务,从传媒起家的默多克选择回归传媒业。

“我们在倒退吗?当然不是,”默多克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说,“那些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一个求胜心切的新闻人。福克斯新闻应该是目前电视业中最强的一家。”

另一方面,彭博社分析,此次交易后将使福克斯获得25%的迪士尼股份,其中默多克家族将拥有迪士尼4.25%的股份,这也使福克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品牌。

迪士尼公司将目光投向拥有X战警系列、《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经典作品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并不意外,更何况21世纪福克斯集团还包括福克斯有线电视网,力图打造迪士尼影视帝国的华特迪士尼公司毫无疑问是这次收购最大的赢家。

然而出售21世纪福克斯公司的默多克家族也有不少收获,从长远看,未必不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超级巨头诞生,派拉蒙案何在?


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公司,让不少人惊呼“好莱坞大结局”,很多人开始回忆起好莱坞早期巨头垄断的时代,而那个时代的关键词就是——“派拉蒙案”。派拉蒙案通常是指,从1938年持续至1948年,牵涉到当时好莱坞八巨头的大官司。

包括拥有从制片——发行——展映,全产业链高度整合的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和雷电华,以及没有院线的环球影业、哥伦比亚、联美公司。五大巨头旗下的电影院占当时美国电影院总数量的17%,而利润占比却高达45%。

为了将利润进一步最大化,当时派拉蒙的老板 Adolph Zukor 想出了捆绑预购的发行方式,强制电影院一次性预购多部电影——从13部到52部,甚至104部,否则不予销售。

预购的电影包含很多粗制滥造之作,有些甚至只是个计划,买方对电影内容一无所知,实质上将巨头影业本身的风险强制转移了出去,导致了很多独立电影院关闭。

1938年7月,美国司法部提出反垄断诉讼。1940年达成的协议中,巨头们依然可以保留影院,但是到了1948年,重启的派拉蒙案在最高法院最终裁定,所有完全垂直整合的电影公司必须将自身的放映业务剥离出去,同时不得在未来并购任何影院或是持有其股份。

派拉蒙案尘埃落定,巨头们的垄断企图被遏制。因此国内很多从业者都将派拉蒙案作为美国影视行业打击巨头的经典案例津津乐道。


然而,事情在里根时代起了变化,联邦法官 Palmieri 准许了Loew's 院线 (原米高梅旗下,派拉蒙案后拆分出) 自1980年发起的允许它重返电影制作与发行业的请求。一年后,哥伦比亚影业也发起了并购院线的申请——这次是购入Walter Reade 院线48%的股份。

在1981年底,司法部认为,派拉蒙法案的存在时长早已远超其有效期,可以不再被需要。1986年初,TriStar影业并购了Loew's, 同时申请完全解除1981年法院加诸于Loew's上的各项限制。同年8月,华纳兄弟,原“派拉蒙案”被告之一,向法庭申请了完全解除派拉蒙案对其的约束,虽生少许波折,最终亦获批准。从此派拉蒙法案形同虚设。


整合并购,行业洗牌,中国要不要有派拉蒙案?

2016年冯小刚因《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院线闹得是沸沸扬扬。孰是孰非在此不做讨论,由此引发的中国要不要有“派拉蒙案”的讨论却一直延续至今。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小编认为,派拉蒙案反而是一种“富裕的烦恼”。

派拉蒙案当时,好莱坞资源高度集中,八大巨头们把持了过多的资源,以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谋取利益,此时充分的市场竞争失效,不能保证中小型公司的利益,派拉蒙案的诞生是适合的。

然而,派拉蒙案在80年代的失效也是因为事实证明,资源集中的巨头对于电影发展的推动能力相比于中小型公司是指数级的提高。

派拉蒙案前,大制片厂时代的好莱坞创造出了许多经典影片,票房也蒸蒸日上;派拉蒙案后,好莱坞巨头元气大伤,影视行业兵荒马乱,至今仍有“混乱年代”的说法。直到70年代,好莱坞巨头们才重振声威,随着派拉蒙案失效的松绑,又走上了高速扩张、垂直整合的道路,并进而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从派拉蒙案诞生到失效,是好莱坞资源整合——分散——再整合的过程。之所以说是“富裕的烦恼”,正是因为相比于好莱坞,国内三百多亿到百亿市值的头部影视公司有十多家,还有诸多五十亿级的公司,这一波电影市场大发展,既繁荣了市场,也让整个行业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态势。

这种资源整合程度,与派拉蒙案之前的好莱坞相距甚远,相反,对于目前的国内的影视行业,出现数家“派拉蒙”反而更重要。

捏合成拳才能加入国际竞争


好莱坞八大诞生以来,除了迪士尼以外,全都被收购过,2019年Netflix成为新六大之前,好莱坞的王座一直在巨头们之间流转。美国政府无动于衷,行业内也习以为常,自然是因为对于影视行业,巨头们的存在有很大的价值。


NO.1 垂直整合优势显著


这几年由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大发展,出现了很多依靠几部爆款影片飞速发展成为中型公司的影视公司,如开心麻花等。然而,电影内容的不确定性,也会让这些中型公司异常脆弱,《李茶的姑妈》让开心麻花的市值受到沉重打击。

影视公司单纯依靠影视作品由于风险太大,发展上限有限。好莱坞六大无一不是从制作到展映每个环节都实力雄厚。

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内,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都是很常见的做法。这是因为垂直整合能够有效摊薄风险、压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博纳影业打通全产业链,狮门影业大力建设发行渠道,就是很好的例证。


NO.2 并购整合是市场趋势


好莱坞高度的资源集中,正是通过多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并购整合实现的。除迪士尼外,好莱坞八大均被收购过,传媒大亨默多克带领新闻集团达到巅峰就是通过多次载入教科书的经典并购案例。一直自力更生的迪士尼,从艾斯纳时代到如今的艾格时代,也始终走在大规模扩张与收购之路上。

1996年收购ABC(美国广播公司)与ESPN体育频道,2006年收购皮克斯动画,2009年收购漫威影业,2012年收购卢卡斯影业。这些只是迪士尼收购列表中最具代表性的几家,而迪士尼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收购扩张之后,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好莱坞巨头。

2018年国内影视寒冬,20家影视公司蒸发1600亿市值。一直欣欣向荣自然美好,寒风凌冽倒也未尝不是机会。每逢经济危机,都有企业逆势崛起,通过并购优质资产、精心经营,度过危机后收获巨大收益。

如今影视行业也是如此,影视寒冬中经营困难的中小公司,不乏有潜力股。头部公司扩张,中型公司联合,小型公司蛇吞象,春天来临之前,并购的手腕将会决定未来会有多美好。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整合不仅考验公司的商业手段,也将考验公司的吸收整合能力,由于扩展过快、消化不良,公司负债率逼近危险线的数家影视公司在2018年受到重挫,市值腰斩甚至跌去三分之二,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相比于好莱坞比较成熟的商业体系,如何将收购变成扩张的利器,而不是拖累的负担,国内影视公司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功课又多了一门。

NO.3 握指成拳,才有力量


国内影视行业由于这几年热钱涌入,影视公司多而弱,如小狗打架一般无序竞争,行业内的种种乱象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反感。同样在乱局中,也凸显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比如老牌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手握院线的万达电影和横店影视,过江猛龙的阿里影业和企鹅影视,以及很多此时名声不显等待一鸣惊人的公司。这些都可能是未来世界级的巨头。

中国影视行业与好莱坞存在多方面差距,原因自然多种多样,但是根本原因是资本上的差距。相比好莱坞六大动辄千亿美元的市值,国内影视公司的规模不值一提。这其中所代表的资源差距肉眼可见。

只有先解决有没有钱的问题,才有讨论钱花没花对的必要。即使国内有成本和性价比的优势,国内影视公司想要参与国际竞争,也必须在国内先完成资源整合。

现阶段,鼓励有实力的优质公司进行扩张并购,完成资源整合,在影视行业形成多虎夺食的局面,掌握足够多的资源之后,中国的巨头们才能拥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影视行业才能真正大规模的加入国际竞争,实现中国电影的强国梦。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影视公司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电影行业的并购整合风潮已起,影视公司纵向或者横向的扩张都牵连甚广。未来的影视公司,既会有选择全产业链贯通的,也会有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的。当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进入走向成熟期,国内影视公司迈进巨头时代也是可以预见的。

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在这场大潮中,该如何站位,如何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请诸位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