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解密——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模式汇总

1. 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蒙台梭利所述,数字是抽象的符号,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有而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是,会不断的积累感觉经验,并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将数值化的量——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感觉教育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联系可以培养幼儿明确事物或现象结构的能力。蒙台梭利重视幼儿通过感知活动积累的经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表现在让幼儿进行机械训练上,而是让幼儿在感知过程中,把具体事物的数量抽象出来,以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如:“数棒、纺锤棒、数字与筹码”中学习数概念。当幼儿学会点数实物,并能记住总数时,数字卡片便同步出现在实物旁,识实物、数量、数字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数概念。

2. 科学教育原理与具体操作方法结合

这一点在其实践中表现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作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和具体教具。它是按照数学科学的知识体系,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建构起来的。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都含有一定的数学原理并体现数学概念,如数棒、各种串珠。如数棒的合十练习,幼儿会发现1与9、2与8、3与7等组合为10,并会发现123456789相加的总数为55等有趣的现象,从而对自然等差数列产生兴趣。

3. 具有“错误订正”功能的教具

蒙台梭利认为“错误订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做效果趋于完美的科学原则之一。她发现,幼儿的天性倾向于得到准确的结论,获取准确结论的方法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她设计的每一个教具都有严格的错误订正标准,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己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改正错误,而无需成人提醒,所以这也是一种“不教的教育”如“插座圆柱体”

4. 重视个体发展

蒙台梭利幼儿数学体系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求知需要。由于幼儿敏感期的出现不一致,因此,为满足每个幼儿学习数学的不同需求,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大多采取以个体学习为主、一对一指导的教育方式,使成人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受年龄限制,接受快的可以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不强求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必须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那些发展较快的幼儿的求知需求,也减轻了学习困难的幼儿的心理压力。

5. 注重系统教育

 所设计的教具,无不体现数学科学所特有的规律性,所有教具都是按数学的“十进制”原理所设计的,包括数前教育的感官教具。如“粉红塔、棕色梯”,是按几何级数的递增规律设计的;“长棒、数棒、彩色串珠等是岸算数级数递增规律设计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幼儿尽可能多的感受数的增减是如何按十进制规律变化的,并从中学习加减乘除的仅为与退位的运算规则。

6. 一物多用 

 蒙氏数学教具种类繁多,但每种教具都具有多重功能。如数棒。一套完整的数学教具可供孩子从2随一直用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