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中华经典名著《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下篇 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下篇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43]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44]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

[14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至理名言!这就是统治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和平建设时期与武装斗争时期。虽然道一以贯之,然奇正不同。

[144] 所以要少忌讳,少武器、少伎巧。总之,不要多事,要简单。

【译文】

用正常的方法治国,用奇特的方法作战,用自然无为的方法治理天下。我为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就是依据这些事情:天下因忌讳而设的禁防多,人民就更加贫困。人们(指统治者)的锐利武器(指权谋)多,国家就更加混乱;人们的技巧多,奇异的事物就更加兴起;法律命令愈益彰明,盗贼就会增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而治,人民就会自然化育;我喜爱清静,人民就自然地安定;我不生事,人民就自然地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就自然地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