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独家|留德博士告别世界500强 回国造3D纳米打印机 获900万投资

文 | 铅笔道记者 程用杰

史强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如何用物理方法制造三维纳米材料。

一提到了纳米科技,大家想着可能是各种神奇的纳米材料,在医疗上模拟毛细血管代替坏死细胞,实际上作为微型注射器精准装载和注射,还可以制作各种神奇的纳米机器人。

2017年,史强从德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创立“魔技科技”,结合多光子聚合技术,实现纳米级精度的三维结构、材料的快速制造。这项技术在国内尚未得到深层开发利用,远落后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行业独角兽企业。

今年5月,“魔技科技”获得英诺天使600万种子轮,并获得300万政府专项扶持资金。8月,该公司将推出第一款样机,其盈利模式是租赁或者出售整套系统和提供微纳米级别的加工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注:史强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在德国的世界500强公司,我不自觉有种养老的感觉。”史强说道。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德国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去年年初博士还没有毕业,他就决定回国,创立“魔技科技”。该公司核心技术是利用多光子聚合直写配合无限视场技术,利用激光把原材料制作成精度可达头发丝直径几十分之一大小的三维纳米结构和材料。微观层面上如各种人体组织框架、细胞支架、生物纳米机器人,宏观层面上如陶瓷、金属性质的特殊材料等。

史强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博士,博士期间,发表了数篇关于超分辨纳米三维制造系统的改进和应用的论文和国际学术会议报告。他认为“中国制造的崛起离不开中国创造,超高精度的三维材料和结构的加工、制造一定能够在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充当重要角色,有想法的年轻人不应该放弃这个机会。”

“魔技纳米”能够在纳米和微米级实现人类自由设计的内部三维微观结构。

“魔技科技”应用多光子聚合原理,把高能激光在光刻胶内高度聚合为一点,以实现在纳米精度上的、自由设计的形状和结构。

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纳秒时间和纳米空间上的精准控制,这需要一套包含机电控制、光学控制、软件控制的完整控制系统。

在史强看来,国内纳米材料领域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纳米材料大部分是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方法合成或在原材料中掺入纳米颗粒的方法制作,如家电用的抗菌除味塑料、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发动机的润滑剂,并不能从微观上高度自由地设计纳米结构。而特定工艺制作特定材料的方法也限制了实验室里的新型纳米级材料研究成果走向应用。史强说:“我们的愿望是有一个平台使尽可能多的工业生产领域能够从纳米层面改造材料。达到所得即所想,所想即所得。

“魔技科技”的盈利方式主要依靠租赁、出售整套系统和提供微纳米级别的的加工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每台系统价格在100万~500万,客户主要是科研机构、学校、医院或者工厂等。史强表示:“这项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卖多少机器,而是在纳米级和微米级的应用研究到达什么水平,这是一个有望将基础层面的研究和开发快速应用到工业界的技术, 其市场空间是无法估量的。”

该项目于今年5月获得英诺600万种子轮,另获得政府扶持资金300万。风投机构通常对制造业不感兴趣,因为传统的制造业周期太长,而“魔技纳米”恰恰是偏向于产业上游,前期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其融资之路并不顺畅。

史强遇到的第一个伯乐是“英诺天使”的李竹和周全,在英诺对项目进行尽调之后,决定投资。“魔技科技”与荣昌制药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将其技术应用于非接触电容式细胞检测器件的制造,将提高癌细胞检测的灵敏度和效率。

“魔技科技”团队目前有9人,研发人员7人。其管理和技术人员均来自国内外著名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包括Fraunhofer研究所、荷兰ASML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等。

史强预计,今年8月,将制造出第一台样机,这台样机有50%配件需要国外进口,但是他相信不久之后,这个数字将降低10%直至全部国产化。在未来,公司将致力于向航空航天、生物制药、超材料等行业领域,提供纳米级精度、大尺寸三维结构和材料的制造系统等全行业解决方案。

铅笔道签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