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人巡礼(二)

上一次介绍了我最喜欢的诗人,从这次开始,就要按时间顺序来啦。所以本文将要讲的,都是时代“久”远、不太常见的诗人们~

9.张衡,字平子。

个人喜好程度:★★★

推荐版本:《张衡诗文集校注》

参照版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相关书籍:无

介绍评价:左思右想,两汉着实没啥诗人可选。汉赋笼统天下,散文亦多发议论,乃是战国遗风。仔细想想,战国有多少诗人?楚辞一脉之外,便没有了。到两汉时代,诗歌才缓慢地重新开始发展。汉代文学家并不少,自贾谊、枚乘,至相如、扬雄,及东汉班固、张衡,皆有文名,但其中的诗作,除班固《咏史》(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外,唯张衡而已(现在我们还无法确认西汉是不是真的有诗作流传下来,可见的几首都极似东汉人讬伪)。张衡诗现存的有四篇,七言一、五言二、四言一。七言者名《四愁诗》,由四支各七句构成。句中用兮字,近楚辞;又循环反复,颇类诗经;此诗还是我国最早的七言诗之一,以屈原美人手法喻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摘句: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张衡《四愁诗》

10.建安七子。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建安七子集》

参照版本:《诗品集注》

相关书籍:《建安七子研究》、《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介绍评价:前文已经说过建安时期的重要性。除三曹之外,便是建安七子。孔融,字文举,别称孔北海;陈琳,字孔璋,别称陈记室;王粲,字仲宣,别称王侍中;徐干,字伟长;应玚,字德琏;刘桢,字公干;阮瑀,字元瑜,是阮籍之父,阮咸之祖(阮籍是阮咸的叔叔)。这些人的诗文大抵收录在《文选》、《诗品》里,但由于永嘉之乱,文学多有散佚,有很多都错乱了。徐干《室思》六首最可读,虽不如曹植,也足为传诵一时。

摘句:

峩峩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徐干《室思·其二》

11.阮籍,字宗嗣,别称阮步兵。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阮籍集校注》

参照版本:《阮籍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书籍:无

介绍评价:阮籍诗原本多无题,也未曾想过结集,不过有感而发罢了。后人编辑整理的时候,便总加一个“咏怀”为题;而实际上这些诗的具体时间、事件、隐义都已不可考证了。由于政治动荡,阮籍作诗常有难言之隐,加之言辞清雅,到了南北朝,其原始意义就已经模糊不清。阮籍本来与司马氏交好,尤其与司马昭相得,偏偏又是高贵乡公曹髦的散骑常侍。司马氏欲代魏自立,阮籍犹上《劝进笺》。但高贵乡公身陨,又未免颇有微词。这种矛盾的心态自然不能明说,间或泄露于诗作。至于坊间流传阮籍一心忠魏、逢诗必刺司马氏云云,多为唐“五臣”注《文选》时胡诌,不值入耳。阮籍一心兼济天下,又与司马氏交好,但治国理念的不同使他始终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最终因文学而名传千古。其咏怀诗第一首最妙,上半首超凡脱俗、下半首情之所钟,徘徊仙凡,气质清越。

摘句: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其一》

12.嵇康,字叔夜,别称嵇中散。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嵇康集校注》

参照版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书籍:《世说新语笺疏》、《嵇康的精神世界》、《嵇康评传》(王晓毅著)

介绍评价:嵇康以《广陵散》名,“临死,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惜固不与,广陵散于是绝矣’。”正是因为孤傲自与,嵇康放荡山林,不愿为官,这一点颇不同于阮籍。嵇康诗以四言为主,多写山林生活,追求自然、呼朋唤友,极富意趣。“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多么洒脱清爽。

摘句:

比翼翔云汉,饮露餐琼枝。多念世间人,夙驾咸驱驰。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

——嵇康《述志诗二首·其一》

PS:

唐宋以前的“鸳鸯”既有“夫妻”之喻,也有“兄弟”之义,大抵只要“不离不弃”的就可以。宋以来便单指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