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MINI,我復活了一輛2003年寶馬第一代MINI R50


德國人說,要造一輛全國人民都開得起的車,於是就有了甲殼蟲。

英國人說,要造一輛全球人民都開得起的車,於是就有了mini!

我國的民族汽車工業崛起了,卻好像沒有老百姓買不起的車。


“這片土地沒有汽車文化”這種泛泛而談的話,和今天的主題只有一個關係,整個人類汽車工業100多年,文化載體的實體,大部分從未踏足這片土地。我們從小見過的實物,已近機械技術頂峰期的尾聲。


現如今,當我們懂得去追求純粹的機械的時候,我們追到手的實體,往往車況並不理想。當然,將“他們”領回家的時候,就有了在他們重新跑出生命的節奏之前,日以繼夜的辛勞的覺悟。


●當年的第一任車主的個性選擇,成就了今天老漢擁有的文化實體。

前不久,老漢成為了這輛MINI的現任駕馭者。已經是MINI的時代的產物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mini。


全車翻新前:




●經典的昇華 便是傳承


2001年,BMW接手mini,對這個品牌的image的最大改動,是小寫的mini變成了大寫的MINI。


Frank Stephenson和他的設計團隊開始設計第一代新MINI時,用最特別的方式開始了工作:重畫經典Mini的草圖!Frank首先重畫59年的Mini草圖,再在上面畫出69年的改動,然後是79年的變化,接著是89年的,最後,他畫出了一幅他心目中99年的MINI。他說:“如果每十年進化一次,這應該就是99年MINI的樣子。”這張草圖上的MINI,就是21世紀寶馬第一代新MINI的原型。


老漢不會為了不痛不癢的所謂“經典”的恭維就去收下一輛“僅僅是舊款”的車。應該說,當我自己次試駕他(這裡絕對是他,而不是她),我就愛上這輛車了。首先當然是因為,沒有任何實打實的機械器官被集成電路板取代,是一輛能夠讓我享受駕駛過程的車。轉向的液壓助力很薄弱,停在原地幾乎不能打方向,即使在行駛中,打方向也需要用比較大的力量。

在我結識這輛車之前,也許我能拿出很多歷史的證據來辯論,mini或者MINI不屬於小女生。這一次實踐出真章的機遇純屬偶然。身體力行的實踐得到的是一切紙上談兵的高談闊論都無法扭曲的事實:這不是屬於小女生的車,這是屬於男人的暴力機械。

車子入手之後,我對他做了詳細的全面檢查,發現除了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內飾沒有問題意外,機會全車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
剎車片機會磨完了
剎車盤也深度磨損
發動機機腳老化
變速箱機腳老化
更換全新水箱
更換2條前拉桿


更換全新火花塞
更換氣門室蓋墊
更換後轉速傳感線兩根
方向機直油管
節溫器殼
全車水管及水管接頭
全新方向機、全新轉向主力本、方向機固定膠
玻璃升降馬達
全車全新燈具
全車避震器
全車輪轂輪胎
等等等等













修復完成(車身油漆,後期需要重新翻新改色)











老漢觀點:我們所處的時代,滿足日用需求用車和車迷的玩具用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訴求,不可能用同一輛車來實現。在滿足家人的出行便利之餘,留給自己的空間裡,我一定會去選擇一輛真正意義上的品味之車。說出來並不豪邁的1.6排量,四缸機頭,完全能夠滿足我的訴求,用我的實際行動,致敬MINI這個不朽傳!


E.N.D

(Engine Never Die)



我是老漢!一個喜歡推車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