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太空争夺战!(系列一之天银机电)


什么?5G还没用上,6G又开始争夺了?

这不是故事,而是正在上演的追逐。

 

6G的火种

这个故事,要从……特朗普说起。


在经历1234G时代的发展后,我国终于弯道超车,在5G时代开始领先。大洋彼岸的特朗普开始捉急,对华为频频发难。也在推特发言:美国要把重点精力放在“6G”。

(这里的“6G”并不是真的“6G”,只是这个词汇大家一听上去非常容易理解。姑且把它当成是“泛6G”)

泛6G,这就引出来马斯克(特斯拉老大)的另外一家超级牛的公司:SpaceX。这是一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愿景是把人类送上火星生活,目前已经开发出很牛X的火箭。为了给公司持续输血,作为一个有梦想的资本家,马斯克提出了“星链计划”。


2015年1月,马斯克宣布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单从商业角度考虑,如果一切顺利,“星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马斯克:我要回火星

这一切听起来很像是吹牛逼,那时候连研报都不敢这么吹。


但当大家看着马斯克一路走来,再也没有人敢轻易质疑这个一心要回火星的“”男孩“”了。连一路看空特斯拉的大摩前段时间也开始热吹特斯拉了。


这个过程太艰辛,此处简单罗列两个小故事:

早期最大质疑:造火箭且可回收


卖了paypal获得2亿美金,春风得意的马斯克,怀揣着“火星梦”去了趟俄罗斯,想买一个火箭,结果俄罗斯坐地起价,马总买不起了!不服气而又精明的马斯克回去路上用思维导图画了一下(思维导图这个是鬼扯,你懂的),发现原来造火箭的成本价低的一比,于是决定自己造火箭!


为了实现百万人移民火星的愿景,第一步就是降低成本,不然没几个人坐的起(话说,看到这里终于知道马斯克为什么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低价电池了)。火箭最大成本是第一级推进器(占70%,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火箭的大屁股)。说干就干,一群和马斯克一样疯狂的科学家们开始只做火箭可回收技术。


造火箭发射火箭本来就是超高尖端技术,更别说可回收了,当时全世界还没有。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质疑这个鬼扯的想法了,随后,SpaceX发射了三次都爆炸了,此时人们的否定达到了一个高潮。当得知自己的偶像----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都发出批判的声音时,马斯克的眼泪在眼眶中汹涌了。

第四次猎鹰1号火箭发射,回收,成功。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6亿美金的订单,来了。

此后,SpaceX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小质疑:星链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70年?


人类自公元1957年开始拥有向太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以来,年均发射次数为85次。

质疑是这么来的:如果按照SpaceX在去年(2018年)2月份发射星链计划的丁丁A和丁丁B两颗技术验证卫星的节奏,一箭双星。

哪怕全世界的发射次数全由SpaceX公司来占据,并且全部用来发射星链计划的卫星,那么11943颗卫星,也至少需要5972次发射,以年均发射次数来算,至少需要70年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星座的建设,这还不算期间的卫星损坏和再入大气需要的补网和补轨发

SpaceX打破质疑:一次60星!

细节:传统卫星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大方盒子把卫星装进去,浪费空间。SpaceX方面,采用堆叠式,空间利用率好。


让人容易联想到薯片包装。类似的N多的涉及到N学科的细节,都在SpaceX上有体现。

天舟1号是中国航天自1970年4月24日具备独立自主的太空发射能力以来,发射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

这个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60颗卫星。单颗227公斤,仅仅卫星重量就13.62吨!

天舟1号满载货物后,其发射质量为13.5吨。

这次SpaceX公司的发射质量,60颗卫星13.62吨。


还怀疑星链计划的可实施性吗?起码是要对这个计划高度重视了吧。


哪些企业在竞争


以下几个是国外比较知名的企业家参与的


马斯克 spacex 星链计划


贝佐斯 蓝色起源 (亚马逊推Kuiper卫星组网计划)


孙正义 OneWeb


华为 发射10000颗卫星(今年提出的,还没有计划名字)


这几个人(公司),耳熟能详,都扑在这上面。另外,Facebook,谷歌也都有类似的计划,大家都在抢。

上一幅2019年研报的图:


我国也有自己的计划:


星链计划第一步是12000颗,后期的计划一共是42000颗。

(研报列举的是媒体说的较多,且已经有计划的,漏掉了低调的华为10000颗,这个要给差评)


就按照第一期来算,目前排队的卫星就有4万颗了。

要知道,1957年以来,人类工发射了大约8100颗,目前在轨卫星差不多才2000颗。

未来几年,卫星,低轨会怎样?

井喷

满天星

涛涛江水

无数个窜天猴

biubiubiu


为什么要抢


“泛6G”卫星,需要飞的是低轨卫星。就是离地面距离比较近。

技术角度,为什么要抢?

频率有限。如果卫星没有申请到频率,它是不允许被发射的,就跟当年5G抢夺频率站是一个道理。

轨道资源。以前卫星发射量很小的时候,轨位资源这块没有被大家所重视。低轨卫星,它的轨位资源在位置上也是有限的。

战略角度,那就更不用讲了,延伸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卫星布局足够,导弹拦截率能到100%。美国自己能发导弹,还有导弹拦截系统,这要是拦截率100%……

在能力但凡是能够到的情况下,卫星发射占领低轨,只会加快,不会变慢。

抢,抢,抢 快,快,快

交易过股票的你,是很容易理解的。周末利好,隔夜排单,第二天出门一字懂吗?

而且,在我们上面看到的诸多计划中,不少都已经实施了,卫星都飞上去了。


天银机电


低轨卫星延伸的产业链很多。诸如(站在全球角度看)

卫星制造

卫星发射

通信业

其它衍生业

一时半会扒拉不完。从产业链角度,最先受益的是卫星制造和发射。

还记得5G是怎么炒的吗?

先是炒概念(5G个股多,小票也多)。然后呢,先炒了个卓胜微(射频,基站建设最先受益)。5G启动,基站先行,基站设备中射频是重要的一项。再然后,是产业链一些逐步业绩释放的个股。

卫星板块,都是大家伙,不容易拉,而且市场资金是左侧建仓(就是看好这个方向,但是一些政策面消息面的东西刺激比较少)。那就先把一些正宗的建建仓,拉一拉。接下来,就要炒最先受益的部分。

卫星发射,最利好的肯定是Spacex,火箭又能回收,单次又能发射的多,简直就是红蓝buff双开加大龙的效果。

卫星制造的国内企业,有中国卫星等,也是最先起涨的。但是国内的企业,目前能查到的,都是国内的制造。没有受益于全球卫星产业链。

唯一查到,接国外订单的,只有:天银机电。(子公司:天银星际)

(部分详情来自于:天银机电:300342天银机电调研活动信息20200212.pdf。参加调研的名单一大串)

天一机电做的东西是“星敏感器”,就是卫星的“眼睛”,低轨卫星是必配的,帮助卫星调节姿态和导航提供高精度测量。

A,卫星制造中,单件成本占比高

问:4、天银星际单颗卫星使用的星敏传感器数量是多少以及单颗卫星的价值量是多少?

答:一般一颗卫星使用 2-3 个星敏感器,其中遥感卫星对精度要求更高,图像定位要求更快;此外随着大型低轨通信星座发展,通信卫星要求也在提高,卫星间要求高精度激光对准,对准距离约为 3 万公里,与遥感卫星精度水平要求相当。单颗卫星的价格区间在 30-300 万,其中高精度遥感的价值量在200-300 万;而对于 1-2 年寿命的卫星,价值量在 30 万

B,市占率第一,专注度高

天银星际承担了2018年国内商业卫星恒星敏感器62%的订单。,是国内唯一专注于空间光学敏感器的公司。

C,国内外订单都有。

国内鸿雁星座只发射了一颗,用了公司传感器。

天银星际承担了2018年国内商业卫星恒星敏感器62%的订单2020 年 1 月银河航天发射了首颗 5G 卫星(1080 公里)也采用了公司 2 台产品。

(注意,这里国内刚开始试飞测试就给的公司订单)

其中

问:7、天银星际产品在国际上的实质销售如何?ONE-WEB 等客户的拓展情况如何?

答:本公司产品在欧美日英有销售,目前体量还小,公司的销售客户都是商业客户。ONE-WEB 的代理之前找我们做了 200 台的阶梯询价。进入欧洲卫星市场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并已经在德国全球多媒体卫星星座上应用。未来卫星研制将会进入新模式。目前 SPACE X、ONE-WEB 的供应链类比汽车行业,早期零部件内部供应,形成批量后进入开放式环节。公司现在是把国内做好,持续跟踪国外市场。

从马斯克发射的卫星来看有 3 个变化,每颗星装载 2 个星敏,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星敏感器有改变,说明第一次可能有问题,是不成熟的。如果用我们公司技术,会做到更好。

再对往期的互动易回答整理中:

①与美国OneWeb公司进行了多轮商务谈判和技术对接,并为其提供了200台卫星光学敏感器的阶梯报价(大概意思是买的多,价格越舒适。感觉这个会合马斯克胃口,有木有。)。②收到了来自某知名太空互联网公司A的100台卫星光学敏感器的书面需求,并已为其提供首批样品,该批样品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随其首批太空互联网试验卫星发射升空。③完成了某太空互联网公司B所需要的首批样品,该批样品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随其首批太空互联网试验卫星发射升空。④与某太空互联网总体单位进行了十数轮商务谈判及技术对接,并已为其提供了后续产能分析文件,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为其提供地面联试样件供其用于定型前的地面测试。⑤继续为“鸿雁星座”太空互联网首颗卫星提供售后保障服务,目前产品未出现质量或技术问题。

………………………………………………………………………………………………

再次回顾下:

1,公司是最先受益的产业链卫星制造,符合第一批次炒作特点。

2,稀缺性:产品是低轨卫星必备,公司市场占有率第一

3,全球产业链可能性:有国外订单,且和知名企业互动频频,这是很多国内企业不具备的。从董秘回答看,很自信。(诸如什么假如拿下10%的市场,就有几千个订单,比现在要翻N倍。低轨卫星是个消耗品,正常5年到期。期间还会有卫星损坏等这里就不写了,后面研报会吹的)

4,趋势良好,盘子大小适合市场参与。(11号放量12亿元,后期一直缩量上涨。这个是和其它卫星导航个股综合比较的。)。2月12号在多人调研后,开始缩量走势,侧面反应资金锁筹和抢筹的意图。

5,天银机电旗下另外两个公司也很优秀。

灵魂拷问:

低轨卫星这个产业链,大吗,有想象空间吗?

低轨卫星产业链,一个适合市场的个股,目前股价翻倍,中线中线中线中线中线中线中线中线中线中线还有空间吗?(就怕一些人无脑追涨杀跌又跑来问)

这个赛道,大家在抢吗?马斯克的作风,SpaceX后面缺新闻吗?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赶紧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卫星板块资金整体大撤退。

2,大盘大跌,所有票都扛不住,短期涨幅较高票回调。

3,中M关系不确定因素导致无法承接美国企业订单。(比如特朗普发一推特之类的)

………………………………………………………………………………………………

回想起晶方漫步,大基金二期各个细分方向的中微公司华特气体上海新阳雅克气体等等,只想把产业链里,最前排的 个股,找出来爱护。
 

下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