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女同时请战,女儿"胜出",父亲遗憾又欣慰

一家三口,父亲、女儿和女婿都在江苏南京同一家医院工作。战“疫”来临,他们全部报名驰援湖北,希望到疫情战斗最前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最终,女儿李晓梅“竞争胜出”,成为江苏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前些日随队驰援武汉。

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父亲、南京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李文启在感觉遗憾的同时,又为女儿感到高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他为女儿能够驰援武汉而感到欣慰,叮嘱女儿一定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深知疫情一线危险的他,也在无时无刻不担心前线的女儿。尽管知道女儿有多年重症监护室内护理经验和丰富的介入科护理技术,但他仍写信事无巨细叮嘱女儿注意这注意那,慈父的心情跃然纸上。

扬子晚报声临“疫”境栏目,邀请到了演员王耀庆朗读父亲给女儿的这封满载着叮咛的信,王耀庆说:“读信的时候,我对李医生一家人都非常地敬佩,希望大家把更多的目光放到这些平凡又伟大的医护人员身上。”

父亲、女儿和女婿同报名

不服输的女儿被选中

前几日,在江苏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时,紫牛新闻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前来为女儿送行的李文启医生。记者了解到,他是军人出身,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怀,这次,他和女儿、女婿都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

医院可能考虑到李文启年纪较大,而他的女儿李晓梅在介入科工作,有多年ICU工作经历,最终就只同意李晓梅加入支援湖北医疗队。李医生遗憾而又欣慰地说:古有木兰代父出征,李晓梅这也算是“替父出征”了。他慈爱地说:“晓梅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这次去支援武汉,完全是她自己要求的,我相信她只要坚持下来,无论是意志力,还是护理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李文启送女儿李晓梅出征

近日,记者再次联系了李文启,询问李晓梅的近况。他告诉记者,作为父亲,为女儿感到骄傲,但是也确实很担心女儿,毕竟,没有谁比资深医护人员更了解病毒的危险。女儿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那里很多是危重病人。听说在那边是四班倒,每人6小时工作制,而且都是提前到岗接替。这6小时医护人员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

父亲“写信”千叮万嘱,

女儿回应请父亲放心


穿着防护服的李晓梅对着镜头比心

李文启说,2月12日上午,李晓梅给家里打过电话,让她妈妈帮她在南京买些棉质吸水性好的内衣裤,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随医院医疗物资快递过去。李文启看到女儿的朋友圈发了两张脱下防护服的照片,衣服都汗湿了。

“可以想象防护服不透气,眼罩也有水蒸汽,工作起来实在是不方便,我2003年非典时期,在发热门诊值班过,有很深的体会,贴身不能穿太多衣服,几个小时工作下来又闷又热,让人内心很烦躁,饿了、口渴都可以忍耐,但小便还真不好忍耐,我吃过这份苦,真的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李文启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穿脱隔离服都要按部就班地做,稍不注意都存在很大风险。而且穿上隔离服和防护服,戴两层手套,同时戴医用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无论是行动和说话都很不方便,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和病人沟通,需要给他们输液或者做穿刺,双层手套戴在手上,和平日工作感受绝对不一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父亲知道女儿的辛苦,他反复叮嘱女儿注意事项。李晓梅也回信告诉他自己工作的细节,让父亲安心。

当记者通过微信与李文启聊起这些时,他还给记者发了几句话:“医护负重征武汉,年龄虽小特大胆,困难面前敢担当,为民解难尽开颜!”


脱下防护服,李晓梅里面的隔离衣都汗湿了

夫妻之间文字对话:

在武汉,遇到了太多暖心事

李晓梅的丈夫潘涛,每日揪着心看新闻,平日在心血管内科忙碌的他,这次作为妻子强有力的后盾,不仅要在医院繁忙地工作,还要照顾5岁的女儿。李晓梅放心不下女儿,有空了就要跟潘涛视频通话看看女儿,经常提醒他别忘了带女儿上网课,叮嘱潘涛帮女儿每天打卡学习。

2月14日那天,女儿和妈妈视频通话后,潘涛在家里自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李晓梅。他说:“亲爱的晓梅,你是最美的逆行者,你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休息,积极救治病人,家里所有人都很支持你!请放心,我会照顾好我们5岁的女儿,让她每天开开心心。静盼春暖花开之时,牵着你的手,陪你逛街,买你喜欢的衣服,吃你最爱吃的火锅,去你最爱的地方旅游。家里一切安好,勿念!”

当时,李晓梅正乘坐早上的公交车前往医院,她回了丈夫一段文字:今天6~9的班,4点半准时发车,武汉很安静,很像一个受了伤的人在默默地舔着伤口,既不说话,也不迎合。武汉的公交车全停了,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群里的司机师傅每次都会在群里发:某某已到达医院或酒店,随时待命!隔着口罩,看不清师傅的脸,但能感受到爱,他们一定会把我们安全护送到战斗的地方。还有很多热心的武汉人,给我们送来牛奶、方便面、保暖内衣…给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生活保障。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环境,熟悉了流程。一切都得心应手,但也告诫自己,按照规范,做好防护。

李晓梅和一起在一线奋战的同事们

李晓梅还告诉丈夫,当天管组上有13个患者,1名监护,1名发热和1名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其实很多患者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恐惧!因此医护人员们都在努力做到理解、支持和陪伴他们。

李晓梅说,在病房里遇到一个有个老爷爷患者,他告诉自己:“看到你们在,我就心里踏实。”这让她心里一暖,来这里与大家一起战“疫”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而同样让李晓梅感到温暖的,是穿上了发到的保暖内衣,并且医院的李林护士长给大家送了巧克力,她还吃到了小伙伴的蛋糕。“虽然武汉下着大雪,温度很低,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冷。今天整理行李箱的时候,看到箱子里满满都是出发前,护士长给我准备的零食,带着这样的关怀与嘱托,我觉得面对这场无声的战役时,我更有力量了!”李晓梅说。

护士长给李晓梅准备的零食


【父亲李文启写给女儿的话】

亲爱的女儿晓梅:

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响应国家号召,肩负人民和医院党委的重托,奔赴武汉,投入抗击疫情阻击战,这是你人生中接受祖国和人民考验的最好机会,也是你的护理技术水平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为此,父母对你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次阻击战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希望你继承军人传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疫区人民作出应有贡献!二要敢于担当挑重担,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作为,勇于吃苦,勤奋工作,为南京市第一医院和父母增光添彩。三要注重身体保安康。支援疫区是辛苦的,一定要注意吃饭休息,坚强的身体是支援疫区抗击疫情的基本!爸爸妈妈祝你一路平安,凯旋归来!

爸爸还想提醒你在工作上有几点需要注意,2003年时,爸爸在发热门诊值过班,知道穿戴防护服的滋味。防护服是不透气的,工作起来很不方便,没有体会是不会感受到那种滋味。你要在眼罩上涂些肥皂水,能管一个小时,之后还是会起水蒸气。穿防护服很闷热,所以啊,贴身不能穿太多衣服,不然几个小时工作下来又闷又热,会让人内心很烦躁。饿了、口渴都可以忍耐,小便你还真不好忍耐!我吃过这份苦,真的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穿脱隔离服都要按部就班地做,稍不注意都存在很大风险!

还有,你所在病区可能很多是危重病人,命在旦夕,病人内心很焦躁、恐惧。你是护士,你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因为病人需要医护人员的治疗,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慰,你要打消他们的焦躁和恐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配合。但是戴着面罩,戴着厚厚的口罩,说话声音小了,年纪大的病人可能听不见你说话,说话声音大了,时间长了,你们也会很消耗体力,所以啊,你要掌握好沟通方式,有时候还要运用手语和肢体语言。

最后,爸爸还希望你,无论工作环境如何艰苦,都必须坚持完成任务,注意个人防护,规范操作做好病人治疗、护理工作,必要时候也要给病人做好心理安慰。


李晓梅以前的工作照

【李晓梅写给父亲的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一切正在步入正轨!

进入病房工作的第一天,从凌晨接到通知开始,脑海里就一遍遍回忆病房三区两通道的布局,回忆穿脱防护服的步骤,说是紧张,但是画面一遍遍重复,不知道病人重不重,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直到天亮,到了通知我穿防护服进病房的时候,心还是提了一下,真的来了。按照步骤手卫生到穿好防护用了1个小时,每一步都仔仔细细,每一步都不能错,穿完明显感觉呼吸困难,行动不便,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看着很酷的样子,其实特别难受,我们一组5名队员,互相站得很远的加油、鼓励,每班工作时间6小时已经是极限了,加上穿、脱防护服2小时,路上1小时,回来之后衣服消毒、房间消毒,一个班下来真的特别特别辛苦。耳朵、鼻子都很疼,最难受的是心理压力真的很大!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五天,一切需要协调、沟通的工作都已经理顺,工作也步入正轨,从刚开始的紧张忐忑,到现在井井有条,我们都很快进去了角色。昨天是夜班,21点至03点,护士长们担心我们的强度太大承受不了,特意安排两批人分次进去病房。换好了手术衣、隔离衣、防护衣、隔离衣,戴好防护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好双层鞋套准备进病房。我们的组长是陶钰老师,呼吸内科非常优秀有经验的老师,工作中像个大姐姐一样叮嘱、照顾着我,让我非常暖心和踏实。我夜班的管组上,有个监护的患者,焦虑、血压高,我随着医生一起进入病房,安抚她,鼓励她,给她加油打气,很快,她的血压就降了下来,看着她监护上平稳的生命体征,我的心也平静了下来,愿每个患者都能挺过去!

你们放心,我们组的都是医院的精锐,我们每次上下班,一起回忆流程,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为了就是互相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