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百科——蒲公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

【识别特征】

眼看:本品呈皱缩卷曲。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厘米;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一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

手摸:质轻。

鼻闻:气微。

口尝: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10~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用药贴士】本品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速记歌诀】

公英清热又解毒,内外痈肿乳痈除。

热淋黄疸皆可治,又能清肝和明目。

参考文献:

[1]马春,蒋爱品,李京生.百药品鉴 家庭常用中药甄选指南[M].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43.

[2]任健.中医启蒙丛书 零起点学中医歌诀[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57.

[3]薛丽君.中药材百科[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