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民警防疫出新招:“预约制+微信调解”办案

“我们调取了监控,伤者正在经人行横道横过道路时,被汽车撞了,所以我们认定是汽车方全责,你们是否有异议?”

“没有。”、“没有。”

2月4日,四川绵阳发生一起伤人交通事故,事故民警现场勘查完毕后,建了一个只有司机、伤者、民警的3人微信群。6日,民警通过微信群,组织双方介绍事故经过,民警随后进行调解,认定事故责任,双方没有异议后,当天下午到交警队领取了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双方在交警队的时间只有不到5分钟。2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因为防疫需要,民警想出了“微信调解办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月4日晚8时左右,在绵阳市经开区文武西路长虹橡树郡路段,李某驾驶川B22XXX号小型轿车在人行横道处与正在沿人行横道横过道路的行人陈某某发生碰撞,造成陈某某受伤。民警杨兆旭接到报警到达现场后,分别留了驾驶员和伤者的联系方式,现场勘察完毕回到单位后,杨兆旭随即建立一个名字叫“2.4长虹橡树郡”的微信群,并把李某和陈某某拉进群。

通过微信群,民警告知伤者检查完毕第二天,把医院伤情证明开出来之后,拍照发到群里即可。2月6日,民警在群里让双方分别陈述事故当时的经过,并告知双方天网监控的内容,并给双方进行了调解。最后根据调解结果,认定李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双方均表示无异议。民警当即制作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约定驾驶员李某和伤者家属当天下午2点到交警队签字领取认定书。当天下午2点,双方按约定时间到达签字领走了认定书,而领取过程只有不到5分钟时间。

13日,杨兆旭介绍,交通事故处理的一般流程为报警、交警到现场取证、双方当事人再约定时间一起到交警队开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最后再到保险公司理赔。但现在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果还是按照平常的处理方式,那么在交警队处理交通事故就会引起人群聚集,因此,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五大队主动求变,推出“预约制+微信调解”的模式处理交通事故,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所谓‘预约制’,就是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报警后,经办民警和当事人交换联系方式,由经办民警来预约安排当事人什么时间到交警队认定事故责任,这样把不同事故的当事人到交警队的时间错开,就能避免人群聚集的问题。”杨兆旭说。

那么,什么是“微信调解”呢?杨兆旭介绍,微信调解办案主要针对的是伤人事故,因为伤人事故不像一般的碰车事故,碰车事故只涉及到财产损失,处理起来很快,但伤人事故涉及的方面就比较多,比如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以及后期复查等问题,伤人事故不像财损事故能简单快速处理,而且伤人事故伤者家属到交警队一般都是三五个人一起来,这样人群聚集的问题就更突出了。而微信调解就是经办民警建立一个包括民警、事故当事人在内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的方式调解,调解完毕后,按照调解结论制作事故责任认定书,再约定当事人按时到交警队履行签字手续,这样大量的调解工作在网上就完成了,一个伤人事故处理下来,当事人真正在交警队的时间大约就5分钟,人群聚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据介绍,2月以来,绵阳交警直属五大队通过“预约制+微信调解”的方式办理财损事故200余起,伤人事故40余起。

武伟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