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我只是给现实穿了件荒诞的外衣

继引起很大争议的《兄弟》后,余华2013年出版了小说《第七天》。

这部作品写了一个叫杨飞的人死后七天的经历。因为他没有墓地,无法安息,他一直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游走,后来,他来到了一个名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聚集在那里的人都是像他一样无法安葬,在那里,他见到了许多熟悉的人,知道了许多别人生前不知道的故事。



这部小说中,余华以一个死者的视角来看、来听、来感受。主人公杨飞在一场火灾中意外丧生,从此开启了他死后七天的活动,也拉开了作者描写的幕布。

一、现实世界冷酷与温暖并存,死亡世界其乐融融,人与人之间和善友爱。

杨飞是杨金彪在火车道上巡道时捡到的一个孩子。从此,21岁的杨金彪边工作边带孩子,父子俩相依为命,过着虽然清贫然而幸福的生活。这中间虽然有过杨金彪为了找对象抛弃过杨飞的经历,但是,很快,他又把杨飞找了回来。这次丢弃杨飞的经历让杨金彪至死都不能原谅自己。为了杨飞,他一生没有结婚。除了杨飞上大学的那几年两人分开过,其余的时候,父子两人相亲相爱。

相比之下,杨飞的亲生家庭看似地位很高,杨飞的亲生父亲官做得也挺大,但是,杨飞被历尽千辛万苦的母亲找到,大学毕业被要求回到了亲生父母的家里后,他发现自己在这个家里是个多余的人。



在这个父母、哥嫂、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里,因为没有足够的房间,杨飞每天都要睡在客厅,还被哥哥姐姐嫌弃有工作了就不应该再住在家里,而应该在外边租房子住。

尽管杨飞的父母看不惯哥哥姐姐的做法,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去租房子住,但是,杨飞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冷漠,毅然决然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回到了养父那里。

一边是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父,对自己百般疼爱;一边是血脉相承的一家人,他感觉却冷若冰霜。父亲只是普普通通的铁路工人,却给予了他最博大的爱;哥哥姐姐,作为高干子女,跟他虽是一母同胞,却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来到这个家不久的弟弟没有多少手足情,嫌弃他住在家里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说到底,他们是觉得这个突然到来的弟弟把该属于他们的利益分走了。



这就是余华借亲情展现给我们的人情冷暖。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为了各自的利益,父子可以成仇,兄弟可以反目,维系人情的纽带好像只剩了利益一种,而这种纽带又是如此脆弱。荒诞吗,它又是如此真实地存在于你我身边,人们已经见怪不怪。

现实世界人们为了利益争得你死我活,在死亡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

“鼠妹”刘梅在死亡世界的经历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作为一个打工妹,她和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一样,租住在地下。那里潮湿、简陋、拥挤、脏乱不堪,就像老鼠住的地方一样,所以,她才有了“鼠妹”的称号。

她人很漂亮,爱上了一个同样一无所有的打工者伍超,因为贫穷,两人不止一次地有过争吵,最后都言归于好。“鼠妹”能忍受贫穷,但不能忍受欺骗。在得知伍超给自己买的苹果手机是山寨版之后,她在网上发布了一些想死的言论,可是,回家给父亲看病的伍超没有看到,当然也没有回复,气恼之下,“鼠妹”选择跳楼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到了死者世界后,他从杨飞口中得知伍超为了给他买墓地卖肾而亡的事情。因为要到墓地去安息,所以,她要离开像杨飞这样死无葬身之地的人,离开之前,这里的所有人来给她净身,人们都说她像新娘一样美丽。

在这个充满欢乐的死亡世界里,没有人会因为“鼠妹”荒唐的做法指责她,也没有人因为她一无所有而看不起她。这里,树叶会向人招手,石头会向人微笑,河水会向人问候。这里没有悲伤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不公,没有冷漠。

对于“鼠妹”能葬到墓地里,他们没有嫉妒,没有攀比,他们给予“鼠妹”最诚挚的祝福,最美好的祝愿,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死亡世界的人都那么友善,那么美好。人们在现实世界里享受不到的温情在这里每天都能感受到。

我们都认为人死了之后,就魂飞魄散,没有感情了,可是,余华却告诉我们,死亡世界并不是冷冰冰的世界,现实世界有时候才冷酷无情!



二、现实世界贫富不均,等级分明,死亡世界没有贫贱富贵的分别,没有等级地位的不同。

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余华采用的依然是荒诞的形式。

在殡仪馆候烧大厅,贵宾区的候烧者坐的是沙发,他们比谁的寿衣更奢华,谁的骨灰盒质地更好,谁的墓地花钱更多;而普通的候烧者,坐的是塑料凳子,他们比的是谁的寿衣更便宜,谁能为活着的人更省钱。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有一个曾经的市长要来火化,所以,灵车经过的地方要封路,殡仪馆其它工作都得停下来专门等着这个市长的到来。活着的时候,市长享受的是特殊的待遇,死了之后,依然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特殊和高贵。

可是,这种分明的等级区别,到了死亡世界里就消失了。



有一个警察因为办案伤了一个男人,男人采用各种办法报复这个警察,最后,他冲到那个警察所在办公室,一刀下去,砍死了警察。当然,男人后来被执行了死刑。

在死亡世界里,这俩曾经在现实世界里闹得不可开交的人竟然成了天天在一起下棋的棋友,人世间所有的恩怨情仇,在死亡世界里都一笑泯恩仇。正如余华说的那样,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当然,除了世情的冷暖、贫富的不均、等级的分明,余华在《第七天》中还涉及了官场的腐败、官民的对立、道德的沦丧以及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市鼠族等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说:“网友之所以会认为余华只是在做新闻剪报,是因为余华写的是我们已经视而不见的日常生活,太真实,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我们远远没有讲清楚、不愿讲的东西。”

因为太常见,人们反倒见怪不怪不以为其荒诞,所以,作者才借由荒诞的形式,揭现实之痛,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