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快评|药店“断供”,还须应对连锁反应

据杭州日报官方微博2月8日消息,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医疗保障局紧急发布了《关于暂停全市所有零售药店销售发烧咳嗽药品的紧急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对发热、咳嗽病人的管理,根据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决定自2020年2月8日起,全市所有零售药店暂停向市民销售治疗发热、咳嗽的药品,有这些症状的市民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此通知仅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

通知一经发布,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这种“断供”的做法,其目的在于倒逼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市民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早发现疑似患者并进行筛查。

当然,“断供”的同时,但也要考虑到后续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提早谋划应对之策。

首先,目前所知,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为轻症,且症状不典型,与普通感冒和流感类似,都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这也是此次杭州要求药店禁售治疗发热、咳嗽药品的原因所在。

但是,如果所有有发热、咳嗽症状者均到医院就诊,那么,医疗机构的院感风险将陡增。在冬春季这样一个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大量普通感冒发烧患者与流感患者乃至新冠肺炎患者混在一起,则要既避免不同疾病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也要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其次,一旦所有药店断供,那么,所有发热患者将在短时间内汇聚到医疗机构,这就要求医疗机构须具备对患者快速诊断,分类救治的能力。否则,不仅会出现院内交叉感染,医疗机构本身也将难堪重负,尤其是人员设备相对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对此,相信有关方面已对此做好了周密部署。

事实上,要做到及早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除“断供”外,也有其他选择。比如,可以把零售药店作为发现疑似患者的哨点,售货员就是哨兵,可以要求购药者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并先对其进行体温检测,如果确已存在发热等情况,则立即通知疾控机构,由穿戴专业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检查,若确属高度疑似,可依法依规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