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升级(二):阿里华为三级产业支柱,部分领域瓶颈难破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软件产业分5级的观点,并且就中国软件产业在一级二级里面的表现给予了分析。

软件产业分5级

总的来说中国已经在软件产业一二级里面不存在技术障碍,并且商业上取得较大的成功。那么中国在三四五级里面的表现如何呢?本文接下来进行详细分析。

3级(7分): 专业系统级软件中国多领域获得突破,但部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尚未转换成商业价值

软件产业第3级涉及的软件系统难度进一步提升,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专业性,这些软件系统解决的都是一个比较聚焦但又相对复杂的专业或者行业问题,这些专业或者行业本身就具备复杂的专业性知识,比如移动通讯;二是软件规模庞大,动辄千万行代码以上是常态,需要优异的软件总体架构设计,需要比较庞大的软件开发团队和软件工程能力;
三是性能要求高,行业大规模专业软件系统对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国计民生;

由于具备这三个特点,这些软件系统同时对软件研发能力和行业专业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单独一个行业里最终获得成功的玩家比较少,会形成几大巨头竞争的产业形态。

由于产业过多无法一一列举,本文举几个大家比较关心又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固定/移动通讯系统

通讯当然要依赖通讯协议,而协议要靠软件实现,固网基于的是TCP/IP协议族,移动通讯基于的就是2G/3G/4G/5G协议族。这些协议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均变得无比复杂和庞大,华为移动通讯设备的代码量超过2亿行源代码,固网设备代码量超过1亿行,可以讲这几乎是地球上规模最庞大的专业软件系统。

通讯系统分层分级很复杂

注意上图中那些骨干、城域网的设备全是华为固定网络的设备,华为的大头都躲在人们的身后不容易看到。

做通讯系统软件不仅要懂复杂的通讯协议,还要有很高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几万人同时开发代码,几亿行代码不能出现一点小问题,这首先要求系统架构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表现,同时需要很强的软件工程能力,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到后面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每一步都必须精益求精,这对人员、组织的要求非常高。

通讯系统一旦出问题轻则几万人打不了电话,重则一个国家通讯瘫痪,记得爱立信今年由于软件BUG导致的英国和日本移动网络瘫痪吗?

爱立信设备故障的新闻

因此这个领域的软件系统无论是在难度、规模、重要性上来讲,都不是二层产业的那些应用型软件可比拟的。

中国在通讯领域持续深耕了30多年,背靠中国庞大的理工科人才,今天做到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规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实属不易。华为是事实上的通讯业老大,无论是固网的光通讯、路由器还是移动通讯的基站、天线、核心网都是第一,而中兴通讯市场份额则排在第四位。第二第三分别是新诺基亚和爱立信。

企业云服务器系统

企业云服务器系统严格来说也不是纯粹的软件系统,但是软件也起到关键作用。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起步基本跟世界同步,表现还是不错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甚至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天翼云,并且销售的很不错。中国其它的云服务系统也还有不少,世界上比较强大的云服务器平台主要是亚马逊云和微软云。


企业云服务器系统很重要吗?当然重要,大家双十一购物如果阿里后台的云服务器崩溃了会是什么结果?现在大家使用的各种网络金融支付系统比如微信的后台云服务器崩溃了会怎样?这些系统同时要满足超大规模用户并发的性能考验和绝对的可靠性,难度还是不小的。

大家要将我们个人使用的云盘和企业用的云平台区分开来,个人云盘主要是数据存储的功能,而企业云要支持企业的业务高效运行,同时还要提供很多智能化数据计算算法,供企业运营决策参考。

顺便提一句,大家手机上装的天猫、微信、拼多多、花呗这些APP都是应用型软件,这些都归属于软件产业第二级,而这些软件背后的云服务器平台才是重量级的软件系统,这要归属于第三级。如果阿里自己做不出后台的云服务器平台,用微软或者亚马逊的云服务器也可以支持网络购物的运转,亚马逊本身也是网络电商,这套系统也非常完善,但是那样就被别人卡住了脖子。

数据库系统

很多年之前就有人开始不断吐槽,中国没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都要依赖国外。数据库系统最出名的就是Oracle(甲骨文),而前一段时间爆出甲骨文公司中国区大规模裁员,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中国近几年逐渐出现了一些自己的新架构的关系型数据库,其中阿里蚂蚁金服的OceanBase数据库系统成功支撑了阿里的庞大数据量的业务发展。

有人可能会问,数据库系统和云服务平台是什么关系?很简单,数据库系统是云服务平台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核心的那一部分。阿里搭建了一个包含买卖业务流程执行、买卖数据分发、数据存储、AI算法等多功能一体的云平台系统,数据库是专门管数据存储的系统。阿里如果自己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数据库,那用Oracle数据库也可以完成存储功能,只不过如果美国也对阿里断供呢?好在阿里比较争气啊。

而就在今年5月,华为的高斯数据库也正式发布了。高斯数据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于分布式云架构设计的新型数据库,并且支持ARM架构服务器,这样就一下打破了以前Oracle数据库与intel X86架构的捆绑,使得世界各国数据库建设有了新的选择。

除了阿里的OceanBase和华为的高斯数据库,中国还有不少数据库系统,比如南大通用,武汉达梦,人大金仓,神州通用等。

武汉达梦数据库


南大通用数据库

这意味着,单丛技术上来讲,数据库系统对中国来说已经不存在严重的技术障碍。中国数据库系统欠缺的,主要是全球生态建设和商业的不断拓展,这将需要数年的时间,急不来。

电脑/手机操作系统

我自己作为一个软件人员来讲,眼看着中国的操作系统被网友吐槽了20多年,有时候也觉得相当的无奈。好在近两年发生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信号。

手机操作系统

尽管鸿蒙一诞生就遭到很多人的怀疑、吐槽甚至是诋毁和谩骂,但是,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对于我们在操作系统领域能拿得出手的不多的产品,过度的诋毁不知道是种什么样的心态。

鸿蒙的价值在于,它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系统,面向物联网时代大一统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而且能够应对超低时延大数据量的工业应用,这一点远远比手机操作系统要重要,再说一遍,在未来,鸿蒙比单一的手机操作系统要重要得多。

牛吹出去了,老余压力很大

而鸿蒙到底能不能应用到手机上呢?这个根本不需要怀疑,必然可以用,而且,有些群体的手机已经在用了,还不止用了一两年,我个人也见过鸿蒙在手机上进行测试的情况,所以但从技术上说鸿蒙上手机是没有问题的。

但也应该承认,鸿蒙的软件生态确实还不够成熟,大家看到的主要是鸿蒙可以运行的软件还不够多不够全,其实更重要的是,鸿蒙本身配套的集成开发环境还不成熟,就是说基于鸿蒙开发的程序员小哥哥们要用的那套开发工具还不怎么给力,包括方舟编译器。这一切都需要大把的时间去一步一步解决,华为真的很忙。

有人可能会提到小米的MIUI,大家都知道这不能称之为一个操作系统,MIUI只是一个UI,就是个系统的界面,最薄的那一层,所以提到小米手机我们都说是安卓手机,不会说它是MIUI手机,就是这个道理。

电脑操作系统

其实中国几年前就有,只不过一直没办法规模商用,跟手机操作系统一样的老问题,生态很难建立,比如武汉深之度公司推出的deepin。这个操作系统最近进入大家的视野,还是因为windows禁止华为使用以后,华为的笔记本电脑无系统可用的情况下,预装了deepin系统。

这个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Linux完全开源,所以不怕美国的限制。这个系统可以装在笔记本、台式机或者一般的服务器当中使用,并且具备分布式能力。据体验过的同事说,deepin开机比windows时间短,运行速度也明显更快,界面美观也跟windows相差不多,单从系统看是满足基本应用的。

这个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Linux完全开源,所以不怕美国的限制。这个系统可以装在笔记本、台式机或者一般的服务器当中使用,并且具备分布式能力。据体验过的同事说,deepin开机比windows时间短,运行速度也明显更快,界面美观也跟windows相差不多,单从系统看是满足基本应用的。

但是deepin面临的软件生态问题跟鸿蒙如出一辙。试想一下,你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结果里面装的deepin,你会不会觉得挺奇怪的?能玩游戏能装办公软件吗?会不会有所担心?而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经过适配能在deepin上运行的程序确实不多,浏览个网页写个文档是没问题,基于windows的那一堆游戏目前肯定是没办法在deepin上运行的。这样的话大多数人肯定会将deepin格式化掉,自己再装一个windows系统。

而这一类操作系统的商业拓展则非常艰难,要绝大多数厂家都参与进来配合才行,更严重的是很多软件都是国外的,甚至于很多核心软件是美国的,美国会配合中国做这个事情吗?可预见的十年内几无可能。所以说,如果没有重大事件的发生,这个生态的建设就很难有所起色。

但不管怎么说,操作系统的技术障碍中国已经基本克服了,欠缺的主要是软件生态

的建设,而微软和安卓目前的商业生态短期内还是难以撼动,所以中国传统架构的操作系统很难在短期内迎来爆发。

中国的机会在下一代物联网分布式操作系统上,新的领域新的生态,中国应该在这方面多发力。所以说鸿蒙的尝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作为中国人来说应该多鼓励和支持,鸿蒙乐观估计有可能在2020年占据一小部分的操作系统份额,比如5%,只要华为手机明年搭载鸿蒙并且卖的还不错的话就能达成。

综上所述,中国软件产业在第三级中的部分行业领域已经开花结果蓬勃发展,但是有些领域则只是刚刚起步,虽然技术方面的重大障碍已经克服,但软件生态的建设还需要长期的艰苦投入。

与软件产业第三级的有所建树相比,中国在第四级的表现基本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第四级中国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软件技术和软件生态的问题,还有中国整体的工业地位和产业结构的制约限制,我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分析。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