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大智慧的人,都懂得守住这3件事

保持对食物的敬畏心

周末和朋友出去吃饭,等待的间隙看到隔壁桌两个女孩,拿着手机不停地调整角度,对着桌上的菜品疯狂的拍拍拍,然后修图发朋友圈。

随便瞟了几眼,都是某app上推荐的网红菜。

没吃几口,其中一个女孩就放下筷子,对另一个说道:“这些菜太容易长胖了,我不吃了。”

“啊?那你怎么点这么多?”

“要打卡呀(发朋友圈)”

扭头看了看其他桌,大都是边吃边刷着手机,不知道的还以为菜在手机上里。

为了拍照而点菜,为了活着而进食,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呢?

缺乏对食物的敬畏感,是当代社会人的一种通病。

据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

浪费率为11.7%。

初步测算,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其中,大型餐馆、旅客群体、中小学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馆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不仅是提倡不浪费,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要学会感恩。

有人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有人吃饭是为了享受生而为人的一大乐趣。热爱生活的人,从不敷衍自己,哪怕一餐。


他们能轻易就被一顿饭所治愈,因此永远不缺继续下去的勇气。

食物除了填饱肚子,还承载着文化,料理人的每一个步骤都赋予食物不同的意义。

张佳玮讲自己在巴黎的一段经历:

巴黎圣母院斜对面圣雅克街23号,有家卖红油抄手、重庆小面、钟水饺的店,老板娘偶尔兴起,也做刈包。

一天中午,去吃小面、抄手,外加一小碟钟水饺。我是猪八戒脾气,囫囵吞枣吃得快。

老板娘去厨房一转,捧了个小碗出来,出来看我吃完了,“糟糕,我刚才给你的调料里少了一种酱汁!”看我已经吃完了,跌足摇头。

结账时,她收了小面和抄手的钱,但死不肯收水饺的钱。“这味道都不对的了!不能收钱”

我一再说,味道已经很好了,“你看我狼吞虎咽的!”

老板娘摇头,“本来可以更好吃的!——一个川味小吃,调味不正宗,那就是不能收钱的!!这是原则问题!”

老板娘用自己一以贯之的,用心诠释着美食的标准,也诠释着一个最普通的厨师对食物的敬畏。



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心

苏东坡当年任杭州通判时,曾结识了一个叫章惇的朋友,初次见面,苏东坡觉得此人才华横溢,豪爽大方,和自己很投缘。

直到有一次,他们结伴旅行,路过一处叫黑水谷的地方时,碰到一条深涧。


涧上有一块极窄的木板,下临百尺深涧,两侧是巨石峭壁。

章惇提议从这块木板上走过深涧,到对面岩石上题字,表示“到此一游”。苏东坡一看这个危险的境地,表示自己不愿冒生命危险到对面题字。

章惇微微一笑,坦然走过那条窄木板,抓住一根从上面垂下来的青藤,荡到对面岩上,写下八个大字:“苏轼章惇到此一游”。


回来后,他一脸得意地等待苏东坡,对他这种大胆精神的称赞。

苏东坡拍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总有一天,你老兄会杀人不眨眼的。”


“为什么?”章惇十分惊讶。


“把自己生命不当回事的人,自然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苏东坡说。


果不其然,宋哲宗继位后,章惇官拜相位。他开始对“元佑党人”大加迫害,包括苏东坡在内,三十几个元佑期间的大臣被降职,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许多人因此客死他乡。


对活人不客气不说,就是对死去的人,章惇也不放过。他向哲宗提出,下诏对早已去世的司马光、吕公著掘墓毁尸!

对生命的敬畏不仅是对物种的重视,更是人类长期文化修养,道德观念的影响。


李政道博士的一位弟子卢刚,因论文奖落选,嫉恨、失望困绕着的他,竟然开枪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学家,继而仇杀了自己的获奖同学。

河南宣化一位16岁少年刘某因与女友吵架,竟然丧心病狂地开着轿车朝行人一路碾轧,致使2死13伤。

鲍鹏山教授说:我们正在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只知道知识的力量,不知道良知的方向。

当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漠甚至冷酷。

丰子恺先生曾说,小孩子的一点点残忍之心,如果不注意克服, 以后会扩展开来的。

小时候用脚去踩蚂蚁,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长大后可能会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有人对生命不屑一顾,有人却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得精致又庄严。

《人间世》里面的吴晓燕,每次化疗都准备了精致的妆容。她说她要积极地面对,不让别人看出来她是个生病的人。

“人家说病了,就不做新衣服,不打扮了。”

“我不是这样想,我照样积极面对。”

你看,你厌恶的生命,却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

德国思想家,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写道,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看到河马与他的船并排前进时,他的内心感到了震撼,由此对生命的敬畏感蓦然而起,并成为他今后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的事业。


敬畏生命不仅是体现在肉体本身,更是在于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文明的一部分,是那样的不易与伟大,生死,得失,不仅仅是生命中简简单单的加减法,它更是人类文明香火的传承,社会风气与进步的体现。

或许很老生常谈,但还是想说:人间一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保持对社会规则的敬畏心

网上流传的,各种哈佛鸡汤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1764年的一天晚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珍贵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因为头天晚上它被一名学生违规带回了宿舍。

哈佛大学有一项校规: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学校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

第二天,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而这本书也成为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


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校长的理由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加安全有效。

我们有个成语叫“盗亦有道”出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意思是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和底线。

只是这个“道”,在大家眼里,越来越不受重视了:

因为对规则缺乏敬畏感,多少抄袭、山寨作品层出不穷;

因为对规则缺乏敬畏感,行人乱闯红绿灯、横穿马路,车辆酒驾、醉驾致死伤无数;

因为对规则缺乏敬畏感,作弊、插队、“走后门”风气四起......

生活中因为漠视规则,而断送自己和别人生命的例子还少吗?

还记得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事件吗?

赵女士一家三口和母亲到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自驾游。

在入园之前,园区检票人员口头告知了,包括赵某一家在内的,自驾车游客相关注意事项,并发放了“六严禁”告知单:


1、严禁开窗

2、严禁下车

3、严禁投喂食物

4、严禁携带宠物

5、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6、严禁酒后心脏病者驾驶

然而,就在车辆完成游览,等待闸门开启驶出虎园的15时00分07秒,赵女士突然从副驾驶位置打开车门,向车头前方绕行到主驾驶车门外。

对于其危险举动,园区巡逻车立即用车载高音喇叭,警示喊话要求其上车,而后面的两辆自驾车,同样鸣喇叭进行安全提醒。

但是,赵女士并没有选择上车,她站在原地向车尾方向张望,短短十几秒,一头老虎扑上前来将其拖走!

护女心切的赵母,赶忙冲出车去救女儿,但是面对老虎毫无反抗能力的赵母被当场咬死,赵女士则被拖昏迷,身体多处咬伤,面部严重毁容...


对于被老虎咬伤的赵女士,当年的舆论其实并没有多少同情。

原因很简单:

园区安全手册白纸黑字,中途警告标语从未断绝,甚至就在事发前的最后一秒,还有人在不断的劝阻。

但是对于这一切,赵女士选择了无视。这种对规则的漠视,可谓是害人害己!


规则之所以具有约束和威慑,根本还是其背后那令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有一个著名作品《Rhythm-0》。

在作品中,阿布拉莫维奇直接麻醉自己,面向观众坐在桌子前,桌上有72种道具,包括枪、菜刀、鞭子等等各种危险的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种道具对她做任何事,并且不用为此负责。


整个作品持续了6个小时,在这期间,有的观众拿起口红在她脸上乱涂乱画,有的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的在她身上作画,有的划破了她的皮肤。

直到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阿布拉莫维奇的脑袋,表演才被制止。

一旦你把规则撤掉,将决定权交给别人,那么你离丧命就不远了。

没有什么比规则更冷冰冰,不近人情,你不敬畏它,它十分恐怖,但你敬畏它,它就是你的保护伞。



古言道:“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按不出大格。”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的事。

人有了敬畏感才会衍生出尊重,才会认真对待每件事。

因为敬畏感,所以尽善尽美做事;因为敬畏感,所以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

反之,缺乏敬畏感的人藐视一切,眼高手低,又如何过好这一生?

愿常怀敬畏之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