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行时」 会宁:规范废弃口罩收集处置 严把疫情防控“后防线”

为有效避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口罩成了广大市民出门必备的卫生用品。近日,白银市生态环境局会宁分局积极组织开展废弃口罩回收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投放多个医疗废弃物回收垃圾桶,防止废弃口罩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传播和衍生灾害,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市民们出门都会戴上口罩,那么使用后的口罩要怎么投放处理?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怎样处理才算科学合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会师镇中心卫生院、柴家门镇卫生院等相关医疗机构一探究竟。在各卫生院门口,黄色的废弃口罩回收垃圾桶格外显眼,并贴上了专门标识,内设塑料袋内衬,以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卫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废弃口罩被放置到医疗废弃物暂存点,经过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及紫外线照射消毒后,将由会宁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会师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马晓霞

我们对下发的口罩、手套、防护服按照下发和回收基本一致的标准进行回收。实际上回收的比下发的还要多一点儿,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老百姓看见我们有医废收集点后,他们就自觉的放到我们的医废箱里面。我们收集了以后,便进行喷洒消毒、双层垃圾袋包装以后,贴好明确的标识,然后由医废专职人员收到医废暂存点,再次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我们对口罩的回收和消毒都处理得很严格,让口罩成为保护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成为传播疾病的工具。


柴家门镇卫生院护士 李巧慧

在会宁高速服务区、鸡儿嘴路口、以及11个村4个社区的主要人流通过路口放置了医疗废弃物回收的垃圾桶,对当时走过的人员和工作人员用完的手套口罩进行回收,并进行当场消毒。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银市生态环境局会宁分局下发《辖区内居民废弃口罩集中收集处置的相关事宜通知》,提示广大市民对于普通人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使用后的口罩简易破损后,用信封或塑料袋,密封好后投放到口罩专用桶内。对于疑似患有新冠肺炎传染病的人,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交给相应工作人员,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及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推荐将口罩先丢至垃圾桶,由专职医护人员再使用84消毒液或酒精撒至口罩上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全部落实套袋,配置专门转运车辆进行废弃口罩收集转运,按照定点布置、专人收集、统一处理的模式,每日对废弃口罩进行收集清理转运,并实施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通过废弃口罩传播感染。


会宁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负责人 孙喜红

在疫情期间大家使用的口罩量比较大。在疫情期间口罩不属于普通的垃圾,现在属于医疗废物,我们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置。处置重点是通过高温、高波两种灭菌消毒方式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这样的话第一个是能保护咱们的生态环境不被污染,第二个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切断它的传播途径。

白银市生态环境局会宁分局局长 王玺

随着疫情的发展,居民的口罩用量废弃量非常大,现在废弃口罩存在重大的病毒感染的隐患,我们向乡镇、各部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对区域内的废弃口罩进行收集,收集到乡卫生院,然后我们协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部拉到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

(会宁融媒记者:逯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