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余杭急救“120”


我在杭州市急救中心余杭分中心见到陈刚时,他刚接到指令准备出发,要去救治一名有发烧症状的患者。我发现,在他戴的口罩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带上口罩后,彼此一下子都认不出来了,可以方便大家相认。再说去接病患,他们一下子在口罩上看到医生的名字,也许会让他们安心一点。”陈刚说。




这段时间,急救中心的任务很重。往年春节,基本上每天平均有60趟左右,而今年春节一下子增加到每天100多趟,其中年初二那天达到了近30趟。在平均100多趟的任务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救治转运有发热、咳嗽的病人。“工作强度非常大,我们的医生司机很辛苦!”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沈海平对我说。




原本,陈刚今天应该在新西兰的某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和家人一起旅游,欢度新春佳节,因为疫情的爆发,他主动取消筹划了半年的旅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繁忙之中。“没啥理由,这是我的岗位,也是我的职责,一旦工作需要,我就必须出现在我的岗位上。”陈刚淡淡地对我说。



目前,杭州市急救中心余杭分中心一共有急救车35辆,其中负压救护车有7辆。负压救护车最大的特点是负压,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同时,这种救护车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



车上还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全套抢救设备,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设备,一般呼吸系统的病患都会使用负压救护车救治和转运。



陈刚出发前,医生胡荣康和司机沈嘉刚刚转运了一名发热病人,他们正在脱防护服,进行身体的消毒杀菌处理。我看到两人用了20多分钟才把防护服脱下来,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一直非常仔细谨慎。“消杀过程要严格按照防护来做,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胡荣康对我说。




胡荣康和司机沈嘉


胡荣康脸上的口罩印


急救车的医生和司机是最早接触病患的人,也是距离病患最近的人群之一,做好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每次救治或转运任务结束,急救车要消杀一个半小时,“脱防护服时,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过程,宁可仔细再仔细,也不会追求快,要讲求防控和消杀的正确和有效!”沈海平说。



说着,陈刚坐着急救车出发了,向着目的地疾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