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东北游子回家必吃的饭菜,走南闯北,家里才能整出那个味儿


以酸菜为C位的炖菜系,别管身在何方,酸菜的确不难买了,但炖酸菜的灵魂是血肠,而且必须现灌的风味最佳,回到东北,就算小卖店也有血肠卖,别看炖完黑的乎的不招人看,但其中玄妙滋味儿让爱它的人魂牵梦绕。当然了,酸菜炖别的也好吃,不过每次吃都会分外想念那位非洲伙伴:血肠。


豆角系炖菜,东北人的饭桌上总是离不开酸菜和豆角,别管是圆咕噜滚儿、油豆角、黄金钩、干豆角丝、冻豆角,一年四季都跟豆角们死磕一个点儿,有事没事整锅豆角,无论在家吃饭还是宴请宾朋,这都是一道能取悦所有人的保底菜。
带馅儿的,东北人爱鼓捣带馅儿面食是出了名的不怕麻烦,他们总说:“那玩意儿麻烦啥呀,包吧包吧一煮一蒸,连菜带饭都有了,夺省事儿。”回到家,妈妈亲手包的馄饨、饺子、包子、馅饼、菜包子、肉龙,挨个吃一遍,好好过过馋瘾,休假时间长的,吃两遍。

冻果,不赘述,这玩意儿在外地用冰箱咋整也出不来东北那个味儿,因为吧,温度不够低,冻地不够快,无论从口感还是滋味儿上都差到奶奶家去。
别看冻梨冻柿子都烂大街了,恨不得有摆摊的就有卖的,而且才一块两块的一斤稀烂贱,但只要离开了东北,再回老家,你会发现往往最想念的就是这些最土的吃食,买一兜子拎回家,缓几个,坐炕上,滋溜滋溜连啃带吸地饕餮,嘴和舌头哇凉哇凉儿,别提多快意了。
炸物,也许是因为从小吃到大吃惯了吧,有些东西的味道被味蕾固定下来,只要稍有出入,便脚着不对路,只有回到家,用老妈的手艺,才能让所有味觉评委全部转身摁绿灯,比如炸丸子、套环、地瓜、炸鱼……吃到这些,才叫过年。

家烀熟食,东北人喜欢用大锅炖煮各种肉类和内脏,比如肘子、排骨、猪头、猪肝、大骨棒、猪蹄子等等,平时在外地,不可能一下烀这么老些,出不来这个味儿,只有回到家,临近过年,家里人多,才能各种又香又腻的肉食挨个烀一遍。
吃法有啥讲究哇,从来就妹有,蒜缸子砸点儿蒜泥,稾上青酱和醋,搅合搅合黏糊糊地,各种肉食放里打个转儿,蒜泥让它顿时胖了一圈,趁热撇进嘴里,肉汁和蒜酱瞬间纠缠在一起,一杆一杆儿的香和辣直往外呲,让人口舌生津,停不下筷。
妈牌汤面食,哪个东北主妇都会几个拿手的家常小食,比如擀面片、手擀面、疙瘩汤、刀削面、酸汤子……东北人家特有的汤面食之味,通常用葱花炝锅后添汤,所以虽然油略大, 但口感醇厚糊嘴,叫人难以忘怀。
妈牌干面食,烙饼、戗面馒头、窝窝头、蒸卷子、发糕、贴大饼子……哪样都挺费事,但哪样儿都让归来的孩子回魂儿,这玩意儿就是家里特有的那个味儿,爱吃碱大的还是软乎的,不用吱声,老妈最了解你,如同农民了解那啥。
人吧挺贱的,从前没离开过家,粘豆包这玩意儿我姥家每年都包,大概也是个仪式感,大人们呢爱吃,我从来不吃,只吃豆馅儿,一看大家拿个铁勺子从盘子上往下刮死黏的豆包我就胃反酸水儿,不知他们何苦吃那个。
后来在外漂泊久了,我变了,口味儿也变了,开始有事儿没事儿在网上买各种从前不稀得吃的东西,粘豆包算一个,但网上买的总有一股臭脚丫子味儿不道为啥,回到东北,可从来没这味儿,今晚我就拿个铁勺子刮盘子来着,这不是风水轮流转么,也许小一辈也正在心里鄙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