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青島文化瑰寶和城市記憶的載體



青島魚山路37號曾經是青島市博物館所在地,現在是青島市美術館

青島市博物館最初位於魚山路37號,曾經是世界紅十字會青島分會辦公的大樓,在青島市博物館入駐之前,青島市圖書館選擇了這棟大樓。2001年6月,位於嶗山區梅嶺路上的新館開館後,原來的青島市博物館又成為了青島市美術館。不論是圖書館,還是博物館、美術館,位於魚山路37號有著西歐和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大樓始終沒有脫離文化氣息。或許,這也是魚山路一帶最具有文化氣息的一個縮寫吧。

位於青島嶗山區梅嶺東路上的青島市博物館新館

從青島火車站附近搭乘公交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才抵達位於嶗山區梅嶺路上的青島市博物館,下車時發現同車的幾個人都是前來博物館參觀的遊客,由此可知青島市博物館的名氣還是挺大的。



青島史話展廳

青島史話上部古韻悠長

百工奇技展廳

彩瓷聚珍展廳

鄉間畫記陳列

古代錢幣陳列

齊國的刀幣

春秋戰國時期的琉璃磬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熊鎮

戰國時期田和未立為齊侯時鑄造的器物子禾子青銅釜

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積最大的漢代木偶

漢代畫像石

青銅鏡

明朝時靈山衛指揮使夜巡的腰牌

佛像

青島市博物館內部分為東西兩大展廳,常設展覽包括《青島史話——青島地區歷史陳列》、《彩瓷聚珍——館藏明清瓷器陳列》、《古錢今說——館藏古代錢幣陳列》、《百工奇技——館藏古代工藝品陳列》、《左臂丹青——高鳳翰書畫藝術陳列》以及《鄉間畫記——館藏山東民間木版年畫藝術陳列》等幾個展覽,其中的《青島史話》還包括上部《古韻悠長》和下部《歲月回眸》兩個部分,不過在我去的時候,有一個展廳正在布展當中,有一些珍貴的文物就無緣看到了。

德國佔領青島時期的界石

西鎮公園題名石

青島街市日中名稱對照表

明清玉器展

鎏金佛像

銅鎏金太子像

銅鎏金菩薩像

銅鎏金藥師佛像

部分銅印章

館藏的部分明清瓷器

根據博物館的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介紹,截止到2017年,青島市博物館館藏的文物包括30多個門類,共有12萬餘件套藏品,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9504件套,國家一級文物大約150件左右。在幾千件珍貴文物當中,有三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國家一級文物,去博物館參觀的朋友一定不可錯過,這三件鎮館之寶是青島市博物館建館45週年的時候,經過觀眾和專家們的評比投票從20件候選的館藏珍貴文物中遴選出來的,也是最能夠代表青島市博物館文物水平的寶貝,分別是北魏石佛造像、宋鈞窯鼓式瓷洗和明正統版萬曆刊《道藏》。

鎮館之寶丈八佛

北魏石佛造像也叫丈八佛,陳列於博物館西部展廳的一樓大廳內,因為這一對石佛造像實在太高大了,裡面的展廳根本容不下,所以也只能放在一樓大廳內。根據石佛造像的介紹,這一對石佛造像各高一丈八尺,重量大約30噸,也被叫做丈八佛,建造於距今1400多年的北魏時期,最初存放於淄博龍泉寺內,後來被運往青島,安放在當時的四方公園,再後來就被收藏到青島市博物館裡,這對石佛造像據說是我國的博物館裡陳列的體量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古代佛造像,也是歷史上的僅存。

鎮館之寶北宋鼓式瓷洗

鈞窯鼓式瓷洗為北宋時期中國五大名窯的鈞窯所燒製,是瓷器當中難得的珍品,1962年青島市文物商店在乳山將之收購後,就被珍藏在了青島市博物館內。這件瓷洗的外壁釉層呈玫瑰紫色,瓷洗的內部是天藍色釉,並且有蚯蚓走泥紋以及桔皮紋等,我對瓷器沒有什麼鑑賞的能力,也看不出它的藝術性,只是覺得比較漂亮好看而已。

鎮館之寶明正統道藏

青島市博物館

一座博物館,千年文明史。青島市博物館作為展示青島獨特的地域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積澱的場館,是青島海納百川形象的集中體現,也是青島文化瑰寶和城市記憶的一個重要載體,更是海內外的遊客認識青島和了解青島最佳的窗口,你對這座濱海城市的瞭解又有多少呢?到了青島市博物館,或許青島會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