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那些被90后用着用着就消失的互联网产品

还有20多天就是2020年,最早的一批90后马上就要奔3了,中国互联网也25岁了,基本上90后伴宿着中国互联网的成长,我们也是互联网产品最早的一批使用者。任何稍微名气的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与衰退,我们都是见证者。中国互联网的峥嵘岁月也是90后蓬勃成长的青春。祭奠一下这些消失的互联网产品,也是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


青春的快播

提到90后的青春就少不了快播,毕竟躁动的荷尔蒙让我们对性充满了好奇,快播就是在这个人的原始驱动力下蓬勃发展,当然我们会说我们只是用它来看看电影,而且确实没有快播中找不到的电影。无所谓。反正快播就这样攻城略地,占领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播放器市场,最高是达到3亿的安装量,占了当时中国互联网人口的一半。在那个互联网刚刚起步的草莽时代,盗版和色情还不是原罪,毕竟百度都眼馋的发布了百度影音。而且也凭借互联网入口的优势,迅速的抢占这市场。但是也就是这个时候,也就是2012-2013之间,情况急转直下,我们国家开始了清网行动,百度影音闻风而动,马上把其播放器改成了在线播放,不在支持下载。其实王欣那时候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和版权方合作,开始清理色情内容,但是还是晚了。2013年年底国家版权局认定快播构成盗版事实。2014年5月快播被吊销营业许可,8月创始人王欣也被逮捕,至此快播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了我们的记忆。


校园的人人网与朋友网

人人网与腾讯的朋友网是一个类型的产品,都是依托学校来拓展市场。人人网其实更属于80后,90后是赶上一个尾巴。那时候的人人网很像现在的抖音,我们在这里面分享鸡汤文和小视频,我大学时代郭德纲的相声都是在人人网上听的,而朋友网更像是一本同学录,基本上你可以找到任何你多年失去联系的同学,人人网和朋友网都是实名制,而且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不加好友的情况下直接查看,包括你的同学,你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学校,班级等等,按现在来说是严重的泄露个人信息的。依托这两个网站,你可以人肉到上过学的任何人。是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重视这些,这也是他们能迅速发展的原因。而这两个网站,在移动互联网来到之时,也就开始走向衰弱,可能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可以导入通信路好友,对于熟人社交有了更好的方案。所以人人开始越来越不务正业。乱七八糟一顿折腾,终于把自己折腾死了,虽然近期人人网有开始重启,但是时代已经变了,也已经回不去了,但是据说之前的信息都保留着,有黑历史的赶紧去处理吧。


天天静听与天天动听

这两个软件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一个是电脑端必备,一个是手机端必备。它们都承载着90后对于音乐的渴求。我们用它听周杰伦的双截棍,听林俊杰的江南,听陈奕迅的浮夸。回到那个时代,有人告诉你,听歌要付费的。你一定说他脑子有坑。那时候听歌我们习惯把喜欢的歌下载下来用播放软件来听。所以本地播放器的强大很重要,千千静是由个人独立开发的,作者是郑南岭,因为对于作者来时开发天天静纯属个人爱好,因此千千静听很多功能设计都是从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来实现的。得益于此,千千静听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欢迎。而天天动听是移动互联网最早的一批音乐播放器,而且也是最成功的。他又绚丽震撼的可视化效果,同事预置很多均衡器效果。颜值高,高能强大让它成为了当时90后手机必备的软件。


可惜的是随着巨头进入市场,版权意识的提高。音乐播放器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现在的播放器已经不是在比软件产品本身,而是比的是谁的资源多,说的版权多,谁更有钱买版权,就因为这个原因,天天静听和天天动听分别被百度和阿里收购,遗憾的是,它们收购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好产品,而且看上了它们庞大的用户量,所以它们的出发点并不同,收购以后马上就像改版,天天静听变成了百度音乐。天天动听变成了高晓松的阿里星球如此俗辣的名字,就这样很快2款深受90后喜欢的音乐软件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第一代自媒体平台——博客

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那一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开始纷纷布局博客产品,那一年,后来最成功的2款博客产品诞生了,一个是新浪博客,一个是QQ空间。新浪博客更偏重于媒体属性,往后几年是互联网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任何时事热点新闻新浪博客都是大V公知们论战的阵地,尤其是韩寒的几次论战。着实精彩,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大呼过瘾。而QQ空间则更偏重于个人日志。说说和日记记录每个人的小牢骚和小欢喜。分享给朋友踩踩空间,踩踩日记。这两款产品虽然还没有彻底关闭,90后也已经很少用了。只是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去看看空间。看看自己当初的样子,有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删掉几个,因为现在看起来当初的自己真的不忍直视。



90的青春已经慢慢走过,在这些互联网产品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希望有些产业可以永远都在,但是它就像我们青青中的某些人。不管你多不喜欢他们离开,但终会有离别的那一天。还好,它们于他们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