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汕头九章⑦:打造“三个高地”提升城市能级

构建新格局,汕头再出发。

近日,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新格局、新框架、新战略,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

汕头快速响应,及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此推动《意见》在汕头市落地实施。

一个总目标,八项大行动,这是汕头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汕头行动,是谱写新时代汕头迈入新阶段的“汕头九章”。

《南方日报·汕头观察》今起推出重磅策划——“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汕头九章”,深度剖析汕头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努力与探索、机遇与挑战,呈现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汕头答卷”。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统筹】廖奕文 杨可

城市能级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及其对该城市以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简言之是城市对外的吸引力、辐射力或影响力。

当前,提升城市能级已成为增强城市动力、挖掘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粤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该如何在能级提升中找准发力点?

在今年7月汕头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这个问题有清晰的答案——汕头提出,要提升沿海经济带东翼中心城市发展能级,需打造三个“高地”,分别是区域人才高地、区域教育高地、区域医疗高地。

为何是“人才”“教育”“医疗”这三个关键词?汕头这几个月来有在这三方面有何动作?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人才

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用“好政策”引才

靠“好环境”聚才

●启动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推行人才“金凤卡”制度。截至2019年10月份,汕头市已认定高层次人才350人,通过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给“金凤卡”,享受各部门提供的52项公共服务

●对新引进的高层次急需人才提供一次性购房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博士、高级技师、高级职称人才发给最高每人每年2.4万元共发2年的住房补助

●加快推进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并在专区设立高层次人才VIP室,服务专区由人社部门统一协调,对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方便快捷服务

《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汕头人才30条及其配套实施细则,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兑现,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多举措挖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近年来,汕头市在制定人才配套政策的基础上,着力落实柔性引才等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举措,为汕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才服务涉及面广,除了政策配套、咨询服务等把人才引进来的方面外,还需解决让人才“留下来”的问题。记者从汕头市人社局获悉,在发布了“人才政策30条”之后,汕头又出台《汕头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和《汕头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并启动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推行人才“金凤卡”制度。截至2019年10月份,汕头市已认定高层次人才350人,通过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给“金凤卡”,享受各部门提供的52项公共服务。

经过认定的各类人才凭汕头人才“金凤卡”可享受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社保、居留和出入境、机场和高铁贵宾等52项服务。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主任医师谢扬向记者分享道,人才金凤卡提供的服务基本涵盖了他们的日常需求,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更加便捷了。“这体现了汕头对人才的尊重,更是我们的荣誉。”

此外,汕头市出台了《汕头市新引进人才购房补助和住房补助发放办法》,构建住房补助和购房补助政策作为人才引进的保障制度,对新引进的高层次急需人才提供一次性购房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博士、高级技师、高级职称人才发给最高每人每年2.4万元共发2年的住房补助,对属制造类企业新引进理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硕士、博士提供住房补助,最高每人每年4.8万元共发2年。

在住房补助之外,汕头市还于近日出台了《汕头市新引进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生活补助发放办法》,对汕头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级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提供生活补助,每人每年2.4万元共发2年。

与此同时,汕头还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并在专区设立高层次人才VIP室,服务专区由人社部门统一协调,对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方便快捷服务。日前,汕头大学的李老师就通过“人才服务系统”提交申请,经审核并通过公示后,拿到了高层次人才证书。从他走进政务服务中心到领取到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用时不到1小时。

人才蔚,事业兴。汕头市人社局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建好市政务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提升人才在汕工作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汕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2020年规划建设5所高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20年规划建设5所高校,除了已有的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市开放大学(原汕头电大业大职大),汕头护理学院、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均为新建

●汕头全面启动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将连续实施5年;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也已落地,各区县正大力推动

经济发展,人才为本,教育是根。在2016年被认定为教育强市后,汕头继续围绕打造“粤东教育新高地”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升级办学条件,加大教育公平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目前,所有区县都获得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县),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已达到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标准。

如何在此基础上再提升教育水平?《实施方案》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据悉,《汕头市教育设施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经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该规划适应人口增长、产业布局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协调规划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设施资源配置,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针对《实施方案》提出建设高等教育的要求,《规划》也明确提出2020年规划建设5所高校,除了已有的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市开放大学(原汕头电大业大职大),汕头护理学院、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均为新建。

汕头市教育局表示,汕头将发展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研究部署推进该市高等院校建设和大学园区规划布局工作。目前,已在华侨试验区塔岗围片区选址规划高校园区,并启动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体育场馆项目,确保于2021年9月前交付使用。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是汕头市构筑区域教育高地和科创中心的重要平台。为把广以理工建成培养人才的洼地,汕头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学院建设,目前学院北校区已建成并连续三年招生,1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也已投入使用,同时结合汕头产业特点,开启一系列覆盖化工行业上下游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推动汕头乃至整个广东的科研发展。

吸引优秀的外籍教师落户汕头是广以理工发展的关键。今年9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附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式揭牌办学,为广以和汕大的外籍教职员工子女提供教育。此外,随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建设的顺利推进,面向一至九年级中国籍学生招生的民办双语学校目前也已经启动规划建设,预计到2021年可与南校区同步启用,两所附属学校的总学位预计将增加至1400个,形成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的完整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今年以来,汕头全面启动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将连续实施5年;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也已落地,各区县正大力推动。市教育局表示将按照时间节点步步推进《汕头市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汕头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两个行动方案,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目标。

医疗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真金白银”构建

●汕头支持市级公立医院改扩建、易地重建、升级改造,对市级公立医院建设项目,按总投资20%给予补助,同时给予建设期内银行贷款三年贴息补助

●2019年至2022年,汕头将安排专项经费1.5亿元,用于汕头市级医院,以及120急救中心、汕头市中心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的设备维护更新购置

●从2020年起至2021年,分期、分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购置更新

在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实践中,区域医疗高地是重要一环。

今年10月中旬,汕头印发汕头市支持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就从顶层设计拿出“真金白银”打造高水平医院集群。

该方案提出,汕头支持市级公立医院改扩建、易地重建、升级改造,对市级公立医院建设项目,按总投资20%给予补助,同时给予建设期内银行贷款三年贴息补助(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汕头大学医学院系列附属医院建设,同等按照以上标准给予支持。

为鼓励各医疗单位争创更高水平的医院,财政对于全市范围所有通过复审的“三甲”医院给予80万元奖励,对通过“三甲”评定的医院给予300万元奖励。同时,为推进区级公立医院建设,对广东省原确定的11家区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中已启动的项目,按省原拟补助额度的50%给予补助。

同时,2019年至2022年,汕头将安排专项经费1.5亿元,用于汕头市级医院,以及“120”急救中心、汕头市中心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的设备维护更新购置,提升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保障粤东群众生命健康。

在基层帮扶上,除了“大医院”优质的专家资源下沉,围绕补齐基层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汕头从2020年起至2021年,分期、分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购置更新。补助的标准按照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服务的辖区人口数分档,并按照国家、省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设备和中医药服务设备配备要求,由汕头市卫健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区县另行制订设备配置的范围。

为推动医教研协同建设重点专科,汕头在相关医院设立市级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整合医学研究资源,重点开展本专业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与此同时成立汕头市医学科学院,开展高水平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医学科技创新基础性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健康科学普及。

在强学科上,汕头将积极组建以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和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核心单位,其他市直属医院、汕大医学院附属专科医院和较强实力的区县级医院为协作单位的“3+N”粤东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联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诊疗技术攻关。

此外,被评为重点学科的专科均有重奖,凡在2019年1月起申报的取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称号的学科,汕头将给予一次性400万元奖励;取得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称号的学科,将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取得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称号的学科,将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凡列入汕头市重点扶持的市直属医疗机构紧缺型临床专科,按每个专科60万元(第一年30万元,第二年30万元)的标准,拨付创建资助经费。

【全媒体记者】余丹 宋芾 叶彤

【通讯员】林晓

【作者】 严亮;廖奕文;余丹;宋芾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