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家公司扎堆回购。可是,有些公司只想不花钱蹭热度

近期市场进入震荡,越来越多股价被低估的公司开启了回购预案,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对股价形成支撑,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公司却只是想不花钱蹭个热度好逢高套现。


一、市场犹豫那公司就自己买

今年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水不够多,很多公司面临低估的局面,所以对于对自身发展有信心,流动资金又充足的公司而言,“捡自己公司的便宜股票”也不失为一种好投资。昨日,鼎龙股份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人民币14元每股的价格,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以及法律法规许可的其他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而事实上,近期像鼎龙股份一样出手“捡自己公司便宜股票”的上市公司回购行为并不在少数。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进入四季度以来,就已经有43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与回购股票事项相关的公告,上述中325家公司计划的股票回购总量上限高达94.14亿股,其中又以雅戈尔预计回购规模高达7.37亿股居首,其次山鹰纸业、苏宁易购、宋都股份、卓郎智能等12家公司的股票回购金额上限也都超过了1亿元。

而在上述已经处于回购进场的上市公司中,卫宁健康、美年健康、永创智能等181家上市公司在四季度已完成预告回购目标,日科化学、德邦股份、力盛赛车等107家公司则在此期间有实施股票回购的记录,可以说今年下半年公司的回购潮升温已经越发明显,这种行为不仅能够提振市场信心,也能进行员工鼓励,甚至那些进行回购后注销的公司更是被市场炒的火热,但是也不乏有些公司打着回购的幌子蹭热度,只为套现做准备。

二、部分公司“假回购”

既然回购对于挂价有一定的支撑,那不乏就有一些公司利用回购公告动一些歪脑筋,虽然A股市场回购潮力度在不断上升,但回购公告发出后“落空”或者“少回购”的公司也不再少数。近期,卓翼科技就公告就曾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3日回购期限届满,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9812924股,成交总金额为75252122.95元,公司回购总金额未达到回购方案计划1.5亿元的金额下限。

而根据市场公开公告的不完全统计,除了卓翼科技外,四季度以来还有晨光生物、希努尔、蓝盾信息、齐翔腾达等22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终止股票回购计划或者表示实际股票回购规模未达到计划预期,这些“消极”行为甚至引发了股价的持续低迷。

而相对于回购规模不达预期的公司而言,有些公司是为了赶上公司行业的发展机遇急用钱,有的是公司经营需要现金流,情况不足而一;但是那些一股未增的公司,却相当于“爆雷”。就拿前一段时间的爱康科技来说,今年3月预告的一年期回购,最终一股未增,目前股价依旧被按在地上,一直难有起色,甚至成家量越来越低,所以股民如何判断上市公司:“回购”公告的“含金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上市公司回购“含金量”

作为股民如何知道上市公司回购的含金量,以免给大股东“抬轿子”,真正识别“捡便宜”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以下几个方面的上市公司的回购公告“含金量”就显得特别足,值得更多的关注。

而根据市场经验得出,那些进行回购公告的公司具备这些特性“含金量”会更足。首先是具备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处于破净状态、资产负债率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闲置资金规模较大等的上市公司会拥有较强的股票回购动机;其次,首次回购公告的回购数量越高、金额越高就值得信赖,这样有一个市场的预期差存在,上市公司回购数量不是盲目乱喊,否则弊大于利;最后,回购后有注销意愿的公司对股价支撑更强烈,说明公司大股东对前景看好,且想要得到更多的分红。

而对于看好这次回购的股民而言如何上车也有技巧。股民可以把上市公司的回购均价视为其股价的合理估值中枢,当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回购均价时,可以考虑逢低布局更为妥当;而当上市公司的回购进程达到60%至70%时,往往是回购效应对上市公司股价提振效能最大之时,此时投资者可考虑短线的获利了结。(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具备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