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國際性的大型展會,尤其蘊含文化主題的,選擇在哪兒辦是大有講究的。除了要考慮影響力、便利性等一般因素外,另外一個重要考題就是文化契合度,也就是所謂的調性要匹配。
蚌埠作為一箇中國的三線城市,為何頻頻成為吸引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龍子湖)交流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級別會議、世界足球高峰論壇、中國國際樂器交流博覽會、第二屆商貿與文化交流國際論壇等高級別會議的首選地?很多人可能對此不解。
文化契合度 蚌埠更適合
很多規格極高的國際盛會都會選擇文化契合度更高的地方,而不是城市越大越好。如在印尼舉辦的萬隆會議、在中國舉辦的博鰲論壇等,很多對世界影響深遠的會議、論壇都選擇了並不是很大,但“很有文化味兒”的城市。
蚌埠正是這樣。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的蚌埠,是淮河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雙墩文化遺址出土的雙墩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是我國迄今為止已出土的最早的雕塑,被譽為“7300年前的微笑”。治水英雄大禹曾在此劈山導淮、召會諸侯。垓下之戰亦在此演繹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
流傳至今的民間舞蹈——花鼓燈,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某種意義上講,蚌埠是中華民族“國”的誕生之地。夏是中華民族第一個王朝,它的締造者禹和啟皆出自以塗山為中心的蚌埠地區。蚌埠是我國中華民族原始社會最後一個首領大禹的第二故鄉,是他結婚、生子、會諸侯的地方,蚌埠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啟的家鄉和誕生地。
而傳說中大禹時期的第一首“國歌”——《候人兮猗》,也誕生在塗山為中心的蚌埠地區。從文化底蘊上來講,蚌埠可謂歷史悠久、根性深厚。
蚌埠交通 不遜北上廣
再從交通位置上來看,其實蚌埠的便利性並不亞於北上廣。
蚌埠位於中國版圖這隻“大公雞”雞心的位置,交通便利度位居全國前列。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國剛開始修建鐵路,蚌埠就成為津浦鐵路上的要衝。“蚌埠”因盛產河蚌珍珠得名,又以鐵路而重生,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今天,京臺、寧洛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合徐高速、界阜蚌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中國最重要的、縱貫南北的高鐵交通大動脈——京滬、京福高鐵在此交匯。由蚌埠到北京、天津約3個多小時,到上海、杭州2個小時,到南京、合肥不足1小時。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蚌埠幾乎位於中國華東地區“3小時交通圈”的正中心。
今年正式開通運行的由蚌埠和西安聯合開通的首趟中歐專列--“蚌西歐”國際貨物列車,極大地帶動了蚌埠及其周邊城市的經濟的快速發展。
而在歷史上,蚌埠就是中國政治、軍事、文化繞不開的地方,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地處承啟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水系密佈、交通發達。如今隨高鐵和動車的開通,蚌埠更是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區域中心。
去年,蚌埠龍子湖畔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就先後成功舉辦過成龍古民居復建區開幕典禮、“G-EXPO世界足球峰會”、“世界攝影嘉年華” 、“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中國詩歌萬里行”、“國刊”《詩刊》社青春詩會等大型國際、國內各類賽事和活動。成龍、楊麗萍、貝克漢姆、王魯湘、徐錦江等明星名人還先後在蚌埠落戶自己的藝術館或博物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斯里蘭卡、尼泊爾、阿爾巴尼亞等國家,還有意向將文化旅遊展示館建立在“湖上升明月”,讓中國古代建築和外國文化展示館交相輝映,為蚌埠走向世界打下牢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