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4个习惯轻松“摧毁”心血管,要避开

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各地气温开始迅速下降,不仅容易出现感冒、上呼吸道类疾病,同时这阶段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

有数据统计表明,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占据全年的69.5左右,这和天气变化、昼夜温差过大有直接关系!

早晚温差相对较大,容易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异常收缩和扩张,从而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

​对于已经出现冠心病、脑梗疾病的患者,应做好自身保护工作,以此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几率;以下四点千万不能忽视!

1、出门时间过早,绝对没有好处

虽说晨练有一定益处,能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病情,还有利于后遗症的恢复。但是,秋冬季节早晨室外温度降低,且处于血压高峰期阶段。

此时外出容易导致感冒咳嗽,对疾病控制十分不利。而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也相对较低,特别是生活在“雾都”的朋友,过早锻炼反而会导致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心血管意外。所以,大家应尽量在太阳出来后进行室外活动。

2、起床过猛,心血管意外因此出现

对于已经患病的中老年朋友而言,早上起床后用力过猛,也是导致心血管意外的一大原因。因为在夜晚睡眠状态下,血液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如果猛然起床,大量血液涌入上半身,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容易再次诱发脑梗、心梗一类疾病;

另外,有部分朋友喜欢蒙头睡觉,这对身体健康也十分必要,被窝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也是心血管疾病出现的因素之一。

3、便秘时用力排便

如果过度用力大便的话,短时间内腹压就会迅速升高,从而加重了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梗和心绞痛等问题出现。

​而且,长时间蹲便,也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本身已经出现脑梗疾病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还容易导致疾病的发作,甚至是突发脑出血;

所以,即便是出现了排便困难问题,也不应用力大便,可以采用辅助大便的药物。同时改善自己的饮食,比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有一定益处。

4、洗澡时间过长,心血管意外出现

由于天气逐渐转冷,所以大家在洗澡时也会打开浴霸,将水温适当调高。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导致浴室内产生大量水蒸气,从而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引发供血不足问题,增加心血管疾病出现的几率。

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洗澡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尽量在家人陪护下洗澡,以免引发意外出现。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要注意以上几点外,同时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对疾病进行复查,了解自身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