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夯实基层堡垒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全面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以“四大工程”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7镇(街道)全面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以“民生微实事”为载体探索共享发展成果、构建“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去年以来,三水区紧抓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制定了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引领乡村振兴,探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三水持续深化提升基层党建经验做法,目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层党组织变强、领头雁作用发挥显著、农村党员威信提升,推动了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工作的有效深入。

清单管理

农村党组织“挑大梁”

三水乐平镇源潭村,无论是“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还是洁净乡村建设、征地等村里的大小事情,近两年来推进得都比以往更顺利。

去年以来,三水区以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为抓手,全面深化“三先”机制,探索党领导农村一切工作的制度路径。持续在村组两级党建上发力,在全市率先探索党员先知、先议、先做“三先”机制。此外,结合实际,三水还进一步深化细化了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流程由市的54个增至68个,同步细化增加村民小组重要事权清单7大项43个流程,确保村组两级在处理集体资产交易管理、股份分红等重大事项时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依规办事。

源潭村的改变就源于此。“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提高了村组党组织话语权。”源潭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源潭村落实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以来,由党组织审议把关的重大项目30余项,落实征地款、股份分红20余项,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8项,村组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源潭村的变化只是三水区深入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启动该项工作至今,三水在全区71个村(社区)、840个村民小组全面铺开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加强了农村党组织对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为三水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自三水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以来,农村党组织对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的审核把关作用进一步凸显,由农村党组织审议把关重大项目1045项,落实征地款、股份分红907多次,分配资金19.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全区还选定了10个村(社区)、20个村民小组重点跟进,加强跟踪指导和重点培育,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和好的做法,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其他村组规范落实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工作。

设岗定责

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为助力乡村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勇于创业致富,甘于为农村发展奉献,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2016年11月,芦苞镇在全市率先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科学设岗、自愿领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定期评岗”等步骤,设置了民意收集反馈、文明新风、村务监督等10类党员服务岗位。农村党员从无岗无为到有岗有为,在群众之中树起了一面旗帜。

三年过去,三水通过全面推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越来越多农村党员找到了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基层的人才培育路径也进一步拓宽。据了解,目前全区领岗党员占比提升到25%。

今年以来,三水探索实施扩面提质、能力提升、评星定级、分级保障“四大工程”,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同时,加大了对领岗党员的扶持激励,乐平镇推行农村道德诚信贷款,对获评“五星党员户”的领岗党员优先审批贷款;注重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好全国人大代表、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梁德标、“全国劳动模范”李广彬等优秀党员代表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凝聚各领域党员发挥作用。

而针对村组党组织书记等“一把手”带头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三水同步开展“头雁”工程,并推动该项工程向村民小组延伸,带动党员村民小组长比例由两年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41%,为2021年村级换届选举奠定基础。

此外,三水还以“三级阵地”建设为突破,推动达标创优,探索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组织路径。在镇(街道)一级,7个镇(街道)全面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和党校,培训党员干部14478人次,服务党员群众10000多人;在村(社区)一级,整合公共服务中心资源,71个村(社区)全面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村民小组一级,按照修缮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建成党群服务站530个,覆盖74%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把阵地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打通了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毛细血管”。

党建引领

探索多元共治善治路径

今年8月6日,三水区“四会联动”暨“五有”示范村创建现场会在白坭中社村召开。据了解,“四会联动”暨“五有”示范村创建是为期两年的基层治理工作,三水计划在全区推广示范村经验,于2020年全面铺开“四会联动”和“五有”规范化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以来,三水白坭镇中社村率先探索“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的乡村治理模式,以“组织振兴”作为统领,进一步完善了村民小组会议授权、村民小组议事会议事决策、村民小组执行、组务监督小组监督的自治运作机制,修订村规民约,强化法治保障,成立家乡建设委员会和乡贤慈善会,激发村中贤能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乡村发展好不好,基层治理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标准。目前,三水已经成立覆盖所有71个村(社区)的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134个家乡建设委员会和133个乡贤慈善会,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发挥各自职能,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三治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四会联动(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的基层治理格局。

推动“三治结合,四会联动”,首先要发挥党的引领作用。为此,今年三水提出加大了在村民小组长、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等重要群众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计划在全区发展农村党员165名,占全区发展党员总数的41%。

此外,今年三水还将对“四会联动”工作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实现乡村治理中有人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做事、有人监事。同时,督促指导各镇(街道)进一步完善“四会联动”工作制度,加快推进“三治结合、四会联动”示范村创建工作。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三水将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为导向,全面推进现代乡村治理,探索多元共治的善治路径。据了解,三水将在每个镇(街道)各选取1—2个村(社区)试点,到2020年在全区进行推广,形成在党组织领导下,各类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治理格局。

“三水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基层党组织变强、领头雁作用发挥显著、农村党员威信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工作有效深入。”三水区委组织部表示,接下来,三水将继续总结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片区协同,狠抓项目落实,争取更大实效。

文/图 刘宇宁 南三 制版:杨存海 邓诗君 刘蔡林